论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现代性图景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N0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时代背景:从《黑客帝国》(Matrix)说起
1.1.2 学术背景:“现代性与技术”研究
1.2 芬伯格的生平及理论概述
1.2.1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1.2.2 芬伯格对现代性的理解
1.2.3 对芬伯格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结构
1.3.3 重要术语的澄清
第2章 技术、合理性与现代性
2.1 对现代性的流行理解--敌托邦的现代性图景
2.2 对理性的辩证批判
2.3 小结:从敌托邦走向可选择的现代性
第3章 反本质主义的技术观
3.1 芬伯格对技术研究理论的分类
3.2 社会建构主义的启示
3.3 技术的辩证法:关于技术本质的“工具化理论”(instrumentalization theory)
第4章 走向可选择的现代性:技术的民主化
4.1 技术的民主化
4.2 技术民主化的意义与困难
4.3 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芬伯格理论的意义
5.1.1 理论意义
5.1.2 对中国现实的意义
5.1.3 对技术社会的展望
5.2 对芬伯格理论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0条
1 李朝献;;浅析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2 杨国军;彭光华;;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现代性解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胡江;;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性解读[J];科技风;2009年10期
4 王文津;;也谈“现代性”[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谭娟;;中国古代技术的人文特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赵玉娇;;现代社会问题的哲学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7 蒋劲松;;现代性、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许纪霖;;中国如何走向文明的崛起[J];今日国土;2010年07期
9 郑元景;;悖论与反叛——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10 李亚明;精神分析与西方的现代性——评《灵魂的秘密——精神分析的社会和文化史》[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3期
11 李国俊;张信华;;技术理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1期
12 陈忠;;技术可选择,还是规则可选择?——“可选择现代性”的“规则论”意蕴[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3 李才华;;伽利略的科学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4 陈曦;;破碎的童话——解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15 杨华;;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国内研究现状评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16 禹婷婷;;波德莱尔与巴黎[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17 乌尔里希·贝克;温敏;;气候变化:如何创造一种绿色现代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5期
18 吴坚;张长勤;;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J];大学数学;1994年S2期
19 田海平;人学、伦理学与后现代[J];江海学刊;1999年04期
20 王振栋;;审视艺术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以电影艺术为个案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仲华;论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现代性图景[D];清华大学;2004年
2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5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8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9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94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89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