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兼善民国时期科学传播著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9 17:48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般说来进化论与动物学都属于博物学的范畴,著名鱼类学家陈兼善一生留下许多反映民国时期博物学状况的著作。陈兼善本人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对科学研究、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均十分重视,然而大陆一直未有对陈先生及其主张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分析陈兼善在民国时期所著科学传播著作,从进化论传播与动物学普及两个方面阐述其思想与主张。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陈兼善在其中做了大量科学传播工作。他一方面传播科学知识本身而不是社会思潮,为科学的启蒙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丰富了科学传播的内容,将自然科学类与应用科学类知识结合起来。进化论的传播即体现了前者,陈兼善传播的是作为知识的进化论,并对进化论中涉及的诸如进化思想史、达尔文的进化论、系统学、遗传学等均有研究。动物学及鱼类学的普及体现了后者,陈兼善对鱼类学的研究始于民国期间,其中特别强调在水产方面的应用。无论进化论还是动物学,在民国时期实际上都属于博物学的范畴,对陈兼善科学传播著作的研究亦是对博物学著作的研究。学校中的博物学教育是民国时期博物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陈兼善受过此种教育,有自己的博物学教育主张。由此,我们能够...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科学家陈兼善的科学传播工作概论
2.1 科学家陈兼善
2.2 清末民初我国科学传播概况
2.2.1 传播主体的转变
2.2.2 科学传播途径的扩张
2.3 陈氏的科学传播工作与贡献 第三章 陈兼善科学传播著作中的进化论
3.1 陈兼善与清末民初的进化论传播
3.2 陈兼善眼中的进化论
3.2.1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解读
3.2.2 物种与大自然的谱系
3.3 遗传学及其应用
3.3.1 遗传法则
3.3.2 遗传学说的应用:人种改良与教育 第四章 陈兼善科学传播著作中的动物学
4.1 民国时期动物学普及概况
4.2 陈兼善的鱼类学研究贡献
4.2.1 《鱼类学》
4.2.2 鲛类与鲨:一个鱼类分类的案例 第五章 从陈兼善的著作看民国时期的博物学
5.1 “博物”释义
5.2 陈兼善与民国时期的博物学教育
5.2.1 杜威在教育上的影响
5.2.2 陈兼善的博物学教育主张—《中学校之博物学教授法》
5.3 陈兼善的博物学与科学
5.3.1 陈兼善博物学特点
5.3.2 陈兼善的科学观
5.4 民国时期博物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J]. 江晓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博物学论纲[J]. 刘华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3]自由意志、生活方式与博物学生存[J]. 刘华杰. 绿叶. 2010(11)
[4]大自然的数学化、科学危机与博物学[J]. 刘华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5]“科学”的起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 周程. 科学学研究. 2010(04)
[6]章炳麟与西方遗传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 蒋功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8)
[7]博物学与博物馆在中国的源起[J]. 孔令伟. 新美术. 2008(01)
[8]伪科学,坏科学?——优生学所受到的批判及其分析[J]. 蒋功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05)
[9]一部西方译著的魅力——《地学浅释》在晚清维新变法中的影响[J]. 吴凤鸣. 国土资源. 2007(09)
[10]从“博物”观念到“博物”学科[J]. 于翠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1873-1937)[D]. 李楠.西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93830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科学家陈兼善的科学传播工作概论
2.1 科学家陈兼善
2.2 清末民初我国科学传播概况
2.2.1 传播主体的转变
2.2.2 科学传播途径的扩张
2.3 陈氏的科学传播工作与贡献 第三章 陈兼善科学传播著作中的进化论
3.1 陈兼善与清末民初的进化论传播
3.2 陈兼善眼中的进化论
3.2.1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解读
3.2.2 物种与大自然的谱系
3.3 遗传学及其应用
3.3.1 遗传法则
3.3.2 遗传学说的应用:人种改良与教育 第四章 陈兼善科学传播著作中的动物学
4.1 民国时期动物学普及概况
4.2 陈兼善的鱼类学研究贡献
4.2.1 《鱼类学》
4.2.2 鲛类与鲨:一个鱼类分类的案例 第五章 从陈兼善的著作看民国时期的博物学
5.1 “博物”释义
5.2 陈兼善与民国时期的博物学教育
5.2.1 杜威在教育上的影响
5.2.2 陈兼善的博物学教育主张—《中学校之博物学教授法》
5.3 陈兼善的博物学与科学
5.3.1 陈兼善博物学特点
5.3.2 陈兼善的科学观
5.4 民国时期博物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J]. 江晓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博物学论纲[J]. 刘华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3]自由意志、生活方式与博物学生存[J]. 刘华杰. 绿叶. 2010(11)
[4]大自然的数学化、科学危机与博物学[J]. 刘华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5]“科学”的起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 周程. 科学学研究. 2010(04)
[6]章炳麟与西方遗传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J]. 蒋功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8)
[7]博物学与博物馆在中国的源起[J]. 孔令伟. 新美术. 2008(01)
[8]伪科学,坏科学?——优生学所受到的批判及其分析[J]. 蒋功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05)
[9]一部西方译著的魅力——《地学浅释》在晚清维新变法中的影响[J]. 吴凤鸣. 国土资源. 2007(09)
[10]从“博物”观念到“博物”学科[J]. 于翠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1873-1937)[D]. 李楠.西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93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69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