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目前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29 09:17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目前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市场化水平不足。
国内目前金融市场不完善,管理存在问题,利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缺乏标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欠缺使得对公允价值的取得和披露都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使得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少金融工具项目如果没有相关市场价格,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其他信息和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这就要求国家修订与金融会计准则相关的法规,为确保会计准则有效执行奠定良好的法律环境。
2.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
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在新的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它的计量,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这项规定,就允许当前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既可以运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笔耕文化传播,又可以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上面关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中的计量问题,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使用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环节和地方,且有些在实际操作中难度非常大,不排除有个别难于计量的地方。
3.公允价值具有一定主观性,仍可能为企业非正常“盈利”。
取得公允价值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尽管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各有不同,但是人为的估计总是难以避免,这就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企业的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比如债务重组,在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需将应收债权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越高,债权人的损失也就越小。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公允价值的使用历程充满障碍,避免在实务的运用中迷失方向,半途而废。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我们急需做到的是要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明确对于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如何进行采集、确定,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很多细节问题,明确估价技术的具体确定方法以及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加强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我们要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发展和运用,把这些与中国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对中国会计准则作出调整,弥补中国准则计量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采取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共存的方式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势在必行,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为了必然。中国目前局部已具备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条件,但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要素的计量都按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将继续存在。所以,会计处理中应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共存的方式,对部分已经具备条件的准则主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些中国尚缺乏条件的仍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工作和登记。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为求得可靠、相关和有用的会计质量信息,我们应逐步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
1.为防止企业利用新的计量属性影响利润,强化会计上的监管力度。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的确认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且其与原来账面价值的不同对企业的利润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于经营管理者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因此,如何解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能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如何解决这种顾虑,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中国应用的关键。相对于此,除了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外,会计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就很重要,工作也很艰巨。
2.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管理层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充分选择适合自身利益的公允价值,甚至伪造完全脱离实际的公允价值,从而做出损害国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为了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进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就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立法上、制度上的完善、变革或创新,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
本文编号:6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