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汽车电商接受意愿研究——以S汽车集团电商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汽车电商接受意愿研究——以S汽车集团电商为例 出处:《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S汽车集团横跨十年的电商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汽车渠道参与者对汽车电商的接受意愿。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在电商的环境下,构建了企业、经销商、消费者三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和框架,将企业所处的环境与动态能力的关系从单向因果关系拓展为多向交互因果关系,发展了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cas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S automobile group across ten year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uto channel participants of the electric ca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co evolu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ectricity supplier in the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distributors, consumers three co evolution dynamic capabilities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framework,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 with the dynamic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for interactive causality from one-way causal relationship,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3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124)
【分类号】:F426.471;F724.6
【正文快照】: 15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式正在改变各个行业,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化则有着特殊的属性。汽车渠道中制造商和经销商有着特殊而紧密的关系[1],经销商对于互联网的态度比较矛盾,既担心互联网的长期取代作用,又希望能借助互联网高效率获取用户线索,降低营销成本。在电商环境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勇;;西方学术界关于协同演化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眭纪刚;;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理论与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7期
3 李文华,韩福荣;企业种群间协同演化的规律与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5期
4 李庆东;;创新系统内知识协同演化过程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23期
5 于焱;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演化理论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12期
6 张薇;;基于协同演化视角论审计合谋的治理[J];财会月刊;2011年06期
7 张伟民;张阳;;竞合型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35期
8 丁浩;张朋程;霍国辉;李菲菲;;战略联盟的生态位协同演化及状态评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饶志明;刘小新;;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演化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饶志明;;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协同演化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建德;程芸;;经济与文化的协同演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浩;张朋程;霍国辉;李菲菲;;战略联盟的生态位协同演化及状态评价[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任丽丽;苏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吴际;石春生;金勇;;制造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适应性评价研究[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召宜;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洁;基于协同演化的企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饶志明;企业制度和战略的协同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启贵;技术与社会的创新及其协同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丁卫平;粗糙集属性协同演化约简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潘安成;基于组织适应力与战略选择协同演化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黄林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呈军;关于地震灾害不同救援模式的博弈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丁欢;协同演化视角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陈静;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协同演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玲玉;基于云平台的东岳汽车公司价值链协同演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5 刘娜;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及协同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洪枢;生态系统种群协同演化的研究及仿真[D];福州大学;2011年
7 陈君;基于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茜;基于区域资源优势的协同演化战略[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年
9 黄明明;基于生长约束的多层复杂网络协同演化建模方法[D];东北大学;2012年
10 周云飞;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42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