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30 01:19

  本文选题:再工业化 切入点:国际竞争力 出处:《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04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任务化纵向深入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解释力不足。再工业化促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保持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的新应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结合基于附加值的RCA指标,将外资和中美进出口作为外在机遇,以跨时面板数据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不同层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呈明显的产业特征。政府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FDI质量,扩大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中间品都是减少美国再工业化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vertical deepening of production task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has insufficient explanation for the policy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strategy of reindustrialization, which promotes the rapid recovery of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and maintains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t is a new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veness theory. Based on Porter diamond model, using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evel data, combined with the RCA index based on added valu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mports and export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aken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Using cross-time panel data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t different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reindustrialization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reindustrializes, The impact of the external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ws obvious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The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encourag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FDI. Expanding the import of high-tech intermediat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adverse impact of American re-industri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Wuzhou
【基金】:广西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YB2014362) 梧州学院科研重点项目(2013B0015);梧州学院粤港澳产业转移研究中心项目(桂教科研[2007]20号) 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12389)
【分类号】:F471.2;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斌;魏方;;再工业化[J];中国海关;2010年10期

2 王展祥;王秋石;李国民;;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0期

3 刘戒骄;;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欣;崔日明;;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2期

5 王雪菲;李永群;;欧洲推动“再工业化”战略[J];中国中小企业;2012年03期

6 杨建文;;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能走多远?[J];社会观察;2012年06期

7 ;美国“再工业化”效果明显 对中制造构成挑战[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孟祺;;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9 张文汇;;欧美再工业化及其挑战[J];中国金融;2013年05期

10 李春霞;;美欧“再工业化”效果初现[J];中国工人;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秦旭;王杰彪;;“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刚;再工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过程[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军雄 报道组 谭孝军 陈晖;美国“再工业化”,狼来了么?[N];浙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外记者 李永群 刘仲华 管克江 丁大伟;欧洲推动“再工业化”[N];人民日报;2011年

4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执行院长 陈宪;“再工业化”不是“工业化”[N];文汇报;2012年

5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中小企业承受欧美“再工业化”压力[N];证券时报;2012年

6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孙天仁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欧盟借“再工业化”提振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3年

7 吴智钢;美国“再工业化”的理性和幻想[N];证券时报;2012年

8 央行郑州培训学院 王勇;英国再工业化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张越男;英国再工业化开启?[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于建东;“再工业化”指向重构转型[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芙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楚钰;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及其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3 王亮;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孙莉;美国“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培;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万远鹏;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侯雅曼;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再工业化”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张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效果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9 王岩;战后以来美国再工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柴天骄;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3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683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