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中国区域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测度与比较——基于福建、江西、宁夏37个行业2006~2012年数据

发布时间:2018-05-13 14:55

  本文选题:工业结构生态化 + 生态效率 ; 参考:《生态经济》2016年04期


【摘要】:提出了工业结构生态化的概念,并测度和比较了福建、江西、宁夏三省份的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首先,构建了测度省域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工业结构生态效率,该指标分为三级子指标,组成因子兼顾了经济增长、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具有较好代表性的福建、江西、宁夏2006~2012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测度了三省份的工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并横向比较了三省份工业结构生态化演进中的异同。结果表明,福建、江西、宁夏的工业结构生态化程度整体上差异较大,各省工业行业之间的生态效率也各不相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工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面临着不同的国情与任务,应当从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规模、改变废弃物排放与利用模式、促进高生态效率行业的发展等方面推动工业结构生态化的进程。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easures and compares the ecological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ree provinces of Fujian, Jiangxi and Ningxia. First of all, the index system of measuring the ecological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province is constructed. The index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indexes,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the objectives of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is basis, taking the data of Fujian, Jiangxi and Ningxia, which are better representative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2,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ree provinces, respectivel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cological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three provinces are compared horizo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Fujian, Jiangxi and Ningxia is different as a whole, and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different among the industrial industries in each province. Th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is fac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asks. We should expand the scale of clean energy use and change the mode of waste discharge and utiliz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dustry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型产业结构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对我国典型区域的实证分析”(13BJY007)
【分类号】:F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明;福建省工业结构特征及其调整思路[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2 王超;盖荣军;王建志;;大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2年02期

3 李建国;在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中要重视乡镇企业工业结构的调整[J];经济工作导刊;1995年09期

4 程兴汉;关于优化工业结构的几点认识[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6年12期

5 黄岳忠;安徽省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重点[J];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20期

6 王鼎昌;广东工业结构调整[J];开放导报;1997年09期

7 陈旭光;我县工业结构调整的六个“一批”[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10期

8 张炳申;粤工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退出障碍[J];特区与港澳经济;1997年06期

9 赵国华;县级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实现四个转变[J];学习导报;1997年08期

10 ;加快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J];经济管理;199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蔚虹;;论西安工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武汉工业发展课题组;;武汉市工业结构调整分析及其数学模型[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陕西省工业结构调整课题组;;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4 谌清华;葛建新;;从水环境的角度对抚州市工业结构及产业布局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陈飞翔;黎开颜;居励;;锁定效应与中国工业结构:1992—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赵景华;赵炳新;刘鸿渭;王益民;张喜民;;世纪之交济南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陕西工业结构调整调研组;;后记[A];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报告[C];2003年

8 刘桐s,

本文编号:1883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883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