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能源低碳转型管理及启示
本文选题:能源低碳转型 + 转型管理 ; 参考:《中国软科学》2016年07期
【摘要】:能源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决定其需要创新性、系统性的治理方法和工具。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战略的实施,本文以转型管理理论为视角,从系统分析、转型平台建立、转型愿景制定、转型路径开发、转型联盟构建、转型试验实施和评估等七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荷兰能源低碳转型管理的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从战略规划、协同创新、路径开放等方面总结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the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nergy requires innovative, systematic governance methods and too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w-carbon strateg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on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system analysis, transformation platform establishment, transition vision formulation, transition path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lliance construction, Seven aspects of transition tes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ar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Netherlands energy low-carbon transi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enlightenment and suggestions to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s of strategic plann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th open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G11B01)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669210400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5M581582)
【分类号】:F4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宏伟;;“碳锁定”与“碳解锁”研究:技术体制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3年04期
2 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中国低碳经济演进分析:基于能源强度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0年09期
3 洪进;郑梅;余文涛;;转型管理:环境治理的新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奕曦;毕晓航;尤建新;邱国华;孔德洋;;荷兰能源低碳转型管理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6年07期
2 李宏伟;;碳基技术系统锁定的动力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0期
3 汪中华;成鹏飞;;中国碳超载下碳锁定与解锁路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6年05期
4 刘禹宏;朱永威;;“碳锁定”困境成因分析及国外破解“碳锁定”困境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09期
5 周志霞;;技术与制度锁定约束下农业低碳化转型路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朱永威;;碳锁定与碳锁定困境成因分析——基于技术与制度视角[J];商;2016年13期
7 梁中;徐蓓;;“碳锁定”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02期
8 韩洪云;张志坚;朋文欢;;社会资本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汪中华;成鹏飞;;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区碳锁定及解锁路径[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5年06期
10 谢海生;庄贵阳;;碳锁定效应的内涵、作用机制与解锁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伟;;“碳锁定”与低碳技术制度的路径演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2 安福仁;;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碳锁定挑战[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3 张莎莎;张建华;;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突破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4 钱洁;张勤;;低碳经济转型与我国低碳政策规划的系统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04期
5 杨玲萍;吕涛;;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6 王仕军;邹世猛;;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碳锁定”与解锁对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7 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02期
8 王岑;;“碳锁定”与技术创新的“解锁”途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1期
9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10 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桂玉 ,李建平;能源管理策略之我见[J];广西节能;2004年04期
2 谢然浩;中国能源管理“最有效率”?[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19期
3 朱春雁;陈志田;李艾珍;;国外典型能源管理模式浅析及启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12期
4 刘伟;;国外能源管理体制对我国能源管理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11期
5 陈青;;我国能源管理亟需更高的法律出台[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年10期
6 王福香;;浅谈新形势下的能源管理[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6年02期
7 徐生春;王建平;;强化能源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年06期
8 梁朝晖;;国际经验对我国能源管理机构改革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1期
9 刘晶;;瞩目中国“能源宪章”[J];检察风云;2008年05期
10 王康鹏;;能源新政 适度集中[J];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相波;仲园;;梅钢公司能源管理完善思考[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2 任一鑫;孙正萍;;能源管理三段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邢龙;;节能管理新路--能源管理中心[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邢龙;苏福源;高军;;节能管理新路——能源管理中心[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5 金周;周庆安;;不锈钢分公司系统能源管理之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韩直;林利安;曾祥平;游婷;;公路隧道能源管理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李广军;;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海伟;付卫东;王X雅;;如何建立及运行能源管理体系[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海伟;付卫东;王X雅;;建立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促进碳排放降低[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JK小组;;研究系统能源管理新办法[A];全国第第24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成果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木公;英维思推出一站式能源管理解决方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吴迎春;中德联合培养能源管理人才[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杨扬 王思维;中国企业日益看重能源管理[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记者 霍丽文;能源管理专业开考[N];中国电力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孙宁;看36家钢企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短”与“长”[N];中国冶金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孔凡涛;能源管理体系,你建立了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7 记者 张鑫;争取国家能源资金全省第一[N];邯郸日报;2013年
8 记者 罗忠河;能源管理,,钢铁行业走在最前列[N];中国冶金报;2013年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白雪;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应有长久之计[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王秀强;国家能源局的旧忧新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森森;我国能源执法综合评价及其改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张伟丰(WIRAWAT NARANIRATSAI);泰国能源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杨维新;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王仲t@;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继尊;中国能源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高健;中国能源领域内的政府管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李霞;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松;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邱东;基于节能目标的钢铁企业能源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倩;我国生物质能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钟敏;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及供给预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蔡淼;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分析及存储优化设计与实现[D];长江大学;2015年
4 李国冲;G石化公司节能降耗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张晓桐;俄韩油气能源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柯婉志;英国能源监管优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玉平;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闫亚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中的技术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9 李言彪;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10 张阳;浙江省能源供应与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70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97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