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与出口企业市场进入次序的双向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market entry order of export enterprises as the foothold, and makes use of the massive matching data of Chinese customs database and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06.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 entry order of export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productivity enterprises are more inclined to act as pioneers, while low productivity enterprises tend to act as followers. This self-selection role is shown in the export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but not in the export of primary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short term,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of follow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ioneers, but the first advantage of long-term pionee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i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follower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315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4YJA790045)
【分类号】:F425;F752.62;F4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2 鲁开垠;;服务生产率:一个亟待开发的经济研究领域[J];经济纵横;1990年12期
3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1990年05期
4 张德霖;中国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1年05期
5 李京文;郑玉歆;;改革与中国生产率的国际研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6 许昌平;方涛;;生产率差异和企业进入退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7 金钰;;服务业生产率零增长之谜[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8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9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10 王业斌;陈鹏;;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78-2010[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2478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247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