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研究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认可。陕西省公共建筑作为非重点排放行业,在运营使用阶段通过消耗能源产生了大量碳排放,如何有效并以最低成本控制其排放发展成为日渐瞩目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以及公共建筑碳排放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陕西省公共建筑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特殊性,对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以及减排潜力进行了统计研究,并对陕西省开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别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分析。其次,本文分析了陕西省排污权交易发展现状以及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从中提炼出其中对开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有益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从参与主体及其职能、配额管理、交易监管、交易实现等四方面对陕西省建立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再次,分别从公共建筑自身能收获一定经济收益和其对GDP的促进作用两方面对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验证。最后,总结全文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促进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良好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以减少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为出发点,将碳排放权交易引入陕西省公共建筑节能减排中来,设计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并分析其实施自身和社会带来的效果,为陕西省公共建筑开展节能减排提供新思路,补充有关公共建筑节能减排相关理论,同时为建筑业乃至其他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陕西省 公共建筑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832.5;F426.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2-13
- 1.2.1 主要研究内容12
- 1.2.2 研究方法12-13
- 1.3 研究基本思路及框架13-18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论文框架14-18
- 2 文献综述18-26
- 2.1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18-22
- 2.1.1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及发展18
- 2.1.2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研究18-20
- 2.1.3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有关研究20-21
- 2.1.4 碳排放权价格有关研究21-22
- 2.2 公共建筑碳排放有关研究22-24
- 2.2.1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有关研究23
- 2.2.2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核算有关研究23-24
- 2.3 已有研究述评24-26
- 3 陕西开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6-40
- 3.1 陕西省公共建筑特点分析26-30
- 3.1.1 陕西省公共建筑领域开展碳交易的特殊性26-28
- 3.1.2 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现状28-29
- 3.1.3 陕西省公共建筑减排潜力29-30
- 3.2 实施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30-36
- 3.2.1 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宝贵经验可供借鉴30-35
- 3.2.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具模型35
- 3.2.3 充分的现实准备条件35-36
- 3.3 开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36-37
- 3.3.1 公共建筑高污染、高排放问题已不容忽视36
- 3.3.2 国际节能减排的号召36-37
- 3.3.3 实现陕西省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路径37
- 3.3.4 填补陕西省碳交易零的空白37
- 3.4 本章小结37-40
- 4 构建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40-58
- 4.1 陕西省排污权交易发展现状40-43
- 4.1.1 陕西省排污权交易实践40-41
- 4.1.2 存在的问题41-42
- 4.1.3 对开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启示42-43
- 4.2 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43-56
- 4.2.1 各参与方及其职能44-46
- 4.2.2 碳排放权配额的管理46-49
- 4.2.3 交易监管49-50
- 4.2.4 碳排放权交易实现50-56
- 4.3 本章小结56-58
- 5 陕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效果分析58-68
- 5.1 公共建筑自身效益分析58-60
- 5.1.1 碳排放权交易下减排成本分析58-59
- 5.1.2 经济收益对比分析59-60
- 5.2 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对经济的影响60-66
- 5.2.1 系统动力学方法介绍61-62
- 5.2.2 模型构建62-64
- 5.2.3 仿真结果分析64-66
- 5.3 本章小结66-68
- 6 结论与展望68-72
- 6.1 研究结论68-69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9-72
- 参考文献72-77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薇;;天津:中国首家国际化排放权交易所成立[J];产权导刊;2008年11期
2 丁宇;;雄心勃勃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J];产权导刊;2009年04期
3 ;中国首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J];纸和造纸;2010年04期
4 罗薇;;成绩斐然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J];产权导刊;2010年04期
5 和晋予;肖博强;;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启动与市场主体界定[J];改革;2010年01期
6 杨润高;赵细康;;论我国环境排放权交易市场设计[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邹鹏;;金融法视野下的排放权性质之初探[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志磊;;浅议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9 陈林;;航空运输业排放权交易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初期以免费为主[J];造纸信息;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关于我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伯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沫茹;王化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完善[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细康;曾云敏;王丽娟;石宝雅;吴大磊;龙辉;;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孙可娜;凌得曦;;低碳经济格局下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兼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战略谋划[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8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沈军;日本企业大做二氧化碳排放权生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记者 庞晓敏 陈t,
本文编号:556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55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