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研究——基于修正Bass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激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研究——基于修正Bass模型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能源汽车 激励政策 修正Bass模型 混合动力汽车(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指导作用,需要对政策影响深入研究。从私人消费者决策角度出发,基于Bass模型系统引入政策因素后可得到较高预测精度的修正模型,用于分析我国政策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的影响。研究发现,潜在采用者对其与传统汽车成本权衡较在乎,单位公共充电站可以影响约211人;我国现行政策使2013—2030年累计推广量增加5倍多;且对不同油价环境适应性良好。相关研究方法可为以后政策制定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激励政策 修正Bass模型 混合动力汽车(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预订销售的策略选择、定价策略及产能优化研究”(71301121)
【分类号】:F426.471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及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汽车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产业,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之一,这在无形中倒逼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并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国家政策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启动有着极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力,李茂德;几种汽车替代燃料的技术经济比较[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年02期
2 张龙 ,祁贵彰;玉米与汽车燃料[J];汽车运用;2002年04期
3 曹凤中,吴迪,李京;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发展汽车产业经济与环境因素双赢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84期
4 张智力;苏生;;几种新的汽车替代燃料[J];上海节能;2002年04期
5 庆;未来的汽车燃料[J];城市公用事业;2003年01期
6 宋璐;关于汽车燃料的国家新标准介绍[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10期
7 陈宏昌;张岸松;;明天的汽车“饮料”[J];汽车运用;2006年06期
8 于双成;;浅析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燃料及内燃机发展战略[J];科技资讯;2006年29期
9 ;市场不稳喜忧参半业内纵论汽车市场[J];中国汽摩配;2006年09期
10 瑞德;;新能源汽车:21世纪的新宠[J];沪港经济;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下半年合刊[C];2011年
2 史鉴生;王协琴;;天然气汽车燃料及其质量指标[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鲁雪生;顾安忠;张武高;;LNG汽车发展及其关键技术[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史鉴生;王协琴;;天然气汽车燃料及其质量指标[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天然气汽车专业委员会学术论文汇编[C];1996年
5 张少华;;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能源清洁汽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王丽娟;赵细康;匡耀求;;论珠江三角洲发展清洁替代燃料汽车的必要性[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7 王璐;齐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激励政策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8 马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喻哲林;龚裕健;;因地制宜 治理大气环境 刻不容缓 发展CNG汽车[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马艳艳;;浅谈CNG汽车发展趋势[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压缩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0年论文集(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史玉成;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N];中国质量报;2009年
2 ;20年后的汽车什么样[N];科技日报;2007年
3 ;汽车耗油量比厂家数字平均高8%[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陈瑜;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5 ;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发展重点是加快产业化进程[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罗伯托·萨摩瑞 里斯·尤因 编译 刘洋;美提高乙醇比例有助汽车行业复兴[N];中国能源报;2010年
7 整理 中国工业报记者 周庆文;政策与法律协力促进美国汽车行业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管学军;商务部将变更汽车报废标准[N];中国工业报;2006年
9 李艳;福田汽车自主创新的“新引擎”[N];中国工业报;2008年
10 霍铮 丁洁 李静;业内专家畅谈汽车及物流业前景[N];太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洪德;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武文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共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炼斌;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中政府作用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陈璇璇;人口、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程宏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产业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吴迪;政府规制与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兰;生态入侵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安全对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6 李霞;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溪;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于成英;中日韩汽车产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9 姚猛;中国汽车产业生态足迹情景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10 刘海涛;汽车公告资源管理与优化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4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56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