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报纸文艺副刊发展的“三结合”
本文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报纸文艺副刊发展的“三结合”
更多相关文章: 全媒体时代 报纸文艺副刊 编辑方针 作者队伍 副刊内容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传播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文、图、声、像,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展示的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全新的传媒生态中,报纸文艺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成功突围成为摆在传媒人面前的迫切现实问题。报纸文艺副刊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坚持"三结合",即:副刊编辑方针既要与正刊结合,又要形成独特的版面风格;副刊作者队伍中既要有专业作家,又要有来自底层的声音;副刊内容设置既要有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又要有长篇文艺作品连载,才能够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破冰前行,努力开拓一种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兰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报纸文艺副刊 编辑方针 作者队伍 副刊内容
【分类号】:G213
【正文快照】: 报纸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报纸的四大基本构件。副刊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由原先处于“报屁股”、“补白”的位置转变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1],副刊的精彩生动、成功与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生存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晓姝;突出地方性 追求高品位──关于地市县报文艺副刊的一些思考[J];黑河学刊;2000年01期
2 肖柳文;文艺副刊在增强报纸可读性方面的作用[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1期
3 何述强;办好高校报纸文艺副刊,为繁荣文艺作贡献[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陈雪春;文艺副刊“变脸”三议[J];新闻通讯;2001年06期
5 潘凯雄;寻找那淡去的传统——读冯并新著《中国文艺副刊史》[J];新闻战线;2002年08期
6 许维萍;;注重“四性”——如何发挥报纸文艺副刊的优势[J];记者摇篮;2002年02期
7 陈叙;文艺副刊式微现象的审视[J];新闻界;2002年05期
8 霍春光;新形势下文艺副刊的审美趋势[J];新闻采编;2003年03期
9 王臻青;;论党报文艺副刊的再定位[J];记者摇篮;2003年01期
10 杨妤;赵雪松;;报纸文艺副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J];记者摇篮;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凤翔;;忆浩然[A];苍生文学(2009年第1期 总第75期)——“纪念浩然逝世一周年暨浩然夫妇骨灰安葬仪式”特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耀世;要重视文艺副刊[N];光明日报;2004年
2 楚楚;浅谈如何增强党报文艺副刊专版竞争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记者 艾黎;开创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近代最早的革命文艺副刊[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于芳;谈如何办好党报文艺副刊[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6 记者 高浣心;本报文艺副刊获表彰[N];天津日报;2009年
7 郑键;就检察说社会 以副刊写法制[N];检察日报;2000年
8 王灿发 丁汉青;报纸大众化及副刊发展的若干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韩为卿;《中原风》:好风拂面欲醉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10 汉川市3509工厂 胡四海;可贵的坚守[N];湖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叙;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月;守一注文学的椰风[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文静;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报纸文艺副刊[D];山东大学;2007年
3 宁静;网络时代京沪穗三地晚报文艺副刊现状与出路探析[D];暨南大学;2010年
4 龚齐飞;文艺副刊的坚守与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慧;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1-1946)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陈哲;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日报》(汉文版)文艺副刊研究(1979-2007)[D];新疆大学;2008年
7 王少辉;地方性书写中的文化记忆—文艺副刊《天府周末》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8 李丹;新媒体时代下文艺副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翁凯;当下高校校报文艺副刊阅读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10 马明明;坚守传媒的文化高地[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8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08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