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由主义的普世性——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
发布时间:2018-04-03 08:50
本文选题:卡内蒂 切入点:暴民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10期
【摘要】:正我们一直非常期待看一位英国的学者如何评价欧洲大陆的群众思想,麦克莱兰和他的《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本。记得很多年前读社会心理学时,周晓虹教授所描述的社会心理学的三大源头:英国的本能主义心理学、法国的群体心理学和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我们是从那时候才理解欧洲各国学术意识形态居然有那么明显的差异,以至于他们对于现代性人格的理解有着那么大的分歧。但当时就生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彼此之间是如何看待
[Abstract]:While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a British scholar judge the mass thinking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Mcclelland and his "masses and mobs: from Plato to Caretti" provide us with such a model.I remember when I read social psychology many years ago, Professor Zhou Xiaohong described three major sources of social psychology: British instinctive psychology.We were impressed by the group psychology in France and the national psychology in Germany ([1]) it was from then that we understood that there were s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ideologies across Europe.So much so tha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personality is so different.But then there wa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y looked at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G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群众与暴民:从柏拉图到卡内蒂》[J];书城;2014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曾园;德语里的客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张艺;生命短暂 艺术久长[N];文艺报;2013年
3 叶兆言;如(骨更)在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克芸;“变形”抑或“被解除变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新全;埃利亚斯·卡内蒂与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段云;尼采对卡内蒂小说《迷惘》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张理明;头脑与世界的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石海翔;论长篇小说《迷惘》中的死亡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轩;《迷惘》:火之果实[D];复旦大学;2013年
6 杨柳;《迷惘》对《论语》以及孟子“众庶”观点的接受[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704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0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