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作者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的著录格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5 17:25

  本文选题:作者单位 + 著录格式 ; 参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规范作者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写法并统一其著录格式。【方法】对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的写法多样,而同一作者归属实验室和依托单位或依托单位下属部门时的著录格式也较混乱,为此,总结归纳出11种常见写法,并从目前编辑规范和国家、省市部门对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入手,探讨分析其规范的写法。【结论】作者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时其写法应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统一命名原则为准,同一作者归属实验室和依托单位或依托单位下属部门时建议按照2个独立的单位著录,单位之间联排时中间用分号";"隔开,标清序号,同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以示区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andardize the writing method of the author's signed key laboratory and to unify its description format. [methods] the related articles of Wanfang and China Zhiwang databas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igned key laboratory of the unit had various writing methods, However, the description format of the same author belongs to the laboratory, the supporting unit or the subordinate department of the supporting unit is also confused. Therefore, 11 kinds of common writ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from the current editorial standard and the country, Starting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department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standard writing method. [conclusion] when the author unit signs the key laboratory, the writing metho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nified naming principle of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When the same author belongs to the laboratory, the supporting unit or the subordinate department of the supporting uni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two independent units should be followed, with a semicolon in the middle of the joint arrangement between the units ";"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of the author's name to add different Arabic numerals to distinguish.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力》编辑部;
【分类号】:G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海;姚亚楠;杨克魁;;特殊构成作者单位的标注方法建议[J];编辑学报;2010年06期

2 侯丽珊;王若雪;;论文中单位署名实验室写法规范探讨[J];编辑学报;2011年04期

3 卞松保;柳卸林;;国家实验室的模式、分类和比较——基于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创新发展实践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4 吴翠雁;黄建波;李浩;袁华;;基于主动哈希和多级缓存的域名解析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忠;唐慧;王开胜;;论文同一作者署名多个单位著录格式的探讨[J];编辑学报;2012年06期

6 李辉;季海婷;付博;杨超;秦星;陈耀君;;含DC/DC变换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充放电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4期

7 陈皓;胡亚平;陈炯聪;;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中通信电源监控模块的一体化集成方法[J];广东电力;2014年08期

8 崔国平;;作者标注多个单位的著录格式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05期

9 韩川;;医学论文作者单位署名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年05期

10 张冰;;科技期刊学术论文中作者单位名称著录存在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参考文献”之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吴月红,马三保;正确撰写科技论文的中英文摘要[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朱华新;学报论文作者应增强知识产权意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方卫星;;试论自然科学学报正文编排中“复杂问题”的版式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5 周锋;郑怀国;谭翠萍;邱琳;赵静娟;李凌云;;农业科技专题数据库建设中的量和单位的标准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6 唐燕玉;关于数学符号和数学式编排规范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唐燕玉;;科技论文中统计表编排格式的规范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唐燕玉;;科技论文三线表使用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仲崇民;学术论文关键词写作结构的规范化[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10 于海;;提高科技论文引言表达质量的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鹏;;“原位”一词的英文规范写法剖析[A];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C];2010年

2 陈竹;王华菊;金丹;;做好审稿、编辑加工与校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A];第3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永珍;;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途径[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孟伟;张淑芳;朱忠宝;罗雪梅;;科技核心期刊总目次编排格式的调查评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关开澄;;科技期刊:“量和单位”编校标准化“审丑”[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永勤;;医学论文中三线表的规范化问题[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潘春燕;;科技期刊数学杂类符号的编辑加工原则和方法[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可;;师范院校自然科学版学报目次页编排情况调查[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石瑛;;书刊中量的名称及其符号的正确使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10 乔毅;卢志新;陈秀英;;化工期刊中量和单位的常见错误[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江;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传热传质现象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李武华;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高增益、高效率交错并联软开关Boost变流器[D];浙江大学;2008年

3 汪东;开关电容型交错并联变流拓扑与逆变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万福;胰岛素对烧伤早期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正性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曹先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内的两相流与热质传输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翼飞;葛根素特异性敲除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曹镇东;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兰雷;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麟;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忠;;智能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2 张淑艳;作者英文工作单位的作用、规范化及审读加工[J];编辑学报;2002年04期

3 王玖,祁爱琴,石德文;论文作者及其工作单位著录格式的探讨[J];编辑学报;2003年03期

4 周英智;科技期刊作者单位英文译名存在问题及建议[J];编辑学报;2003年04期

5 彭桃英;;我国期刊论文作者单位英文译名格式调查与建议[J];编辑学报;2009年06期

6 刘清海;姚亚楠;杨克魁;;特殊构成作者单位的标注方法建议[J];编辑学报;2010年06期

7 侯丽珊;王若雪;;论文中单位署名实验室写法规范探讨[J];编辑学报;2011年04期

8 何建新,胡方方;论著者地址的情报价值[J];编辑学报;1999年01期

9 丁明;陈中;林根德;;钒液流电池的建模与充放电控制特性[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10 熊小伏,周家启,赵霞,杨运国;快速后备保护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东祥;多层次仿真模型组合理论与集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三)——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08年12期

2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09年05期

3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二)——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09年07期

4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二)——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10年09期

5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10年12期

6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二)——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12年11期

7 杨晓骏;;题录性检索工具著录格式标准刍议[J];图书馆学研究;1987年06期

8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二)——图书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08年09期

9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10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图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J];光通信技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本刊编辑部;;关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丹丹;曹晖;于荣利;王瑞霞;朱丽娜;;文后几种特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思考与建议[A];第12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转型中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董耿;陈昆松;;《园艺学进展》中的析出文献作为文后参考文献时的著录格式[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6 本刊编辑部;;论文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A];2012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本文编号:2066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066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c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