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数字出版业迅速发展,并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快发展,而传统出版业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有着重要的地位。数字出版业和传统出版业共同经营的模式是主流形式存在,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总之,在一定时期内,数字出版物和传统出版物之间将是互相补充、长期共存的关系,并且新生模式将在一个可预见的长时期内以主流形式存在。 出版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供应链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产生出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多是针对传统出版业的供应链,而对于数字出版业供应链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尤其是还没有学者对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结合的供应链这一领域进行探讨,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的供应链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两种出版业的供应链结合的模型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的共生模式下的供应链模型,并对该供应链模型进行多目标、多方位的优化。 本文从“跨媒体”角度出发,提出数字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的共生模式的理论,采用建模、仿真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出版业共生模式的供应链进行研究,同时在多目标条件下针对出版业供应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仿真优化,以藉此达到提高出版业供应链效益、实现供应链整体增值的目的。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为某出版社开发出一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真实数据集进行模拟,实践数据表明上述理论和模型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本文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 (1)根据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同时存在的出版业现状及其供应链特点分析、研究,系统地提出并研究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生模式的供应链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 (2)从“跨媒体”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字出版业和传统出版业的特点,总结出了二者共生模式供应链的基本特点,并对共生模式供应链进行建模和多目标条件下的优化。使用ExtendSim仿真软件对该供应链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传统模式和共生模式的仿真结果。得出优化后的模型具有很高的收敛率,说明模型设计合理,计算精度较高。 (3)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采用统一建模语言为某出版社设计供应链管理系统。该系统体现和验证了共生模式供应链管理思想,加强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共享,提升了共生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合作与优化,有效地提升了整个供应链在多目标条件下的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37.6;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肖芬;;我国图书出版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编辑之友;2009年08期
2 沈运红;王恒山;;中小企业网络组织共生模式及其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3 黄崇珍;梁静国;;复合DEA在供应链绩效测评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4 葛存山;张志林;黄孝章;;数字出版的概念和运作模式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包卫国;关于图书库存的几点异议[J];出版参考;2005年30期
6 李兴梅;;传统出版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对策[J];出版参考;2007年18期
7 吴治强;;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J];出版参考;2010年10期
8 崔向东;辩证看待图书库存[J];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11期
9 郝捷;论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J];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01期
10 杨惠龙,李福利;引用精益生产方式控制图书库存[J];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永军;敏捷供应链协同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风群;中国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出版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胡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3 郭万江;我国图书发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与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4 包旭云;基于信息共享的牛鞭效应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徐婷;数字化阅读及其对传统出版物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赵文芹;基于供应链的图书出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40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74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