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的科学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37.5;G315
【图文】:
章参与科学传播的作者共有23位,具体情况如下表3-1所示。逡逑通过搜集科学传播者的背景资料,以陈独秀为中心绘制《新青年》科学传播主体之间逡逑的关系网络图(如图3-1所示),笔者发现,《新青年》的科学传播群体的形成方式可以逡逑分为同乡背景、北京大学和《甲寅》以及共同的诉求四种,且不同方式之间常常互相勾连。逡逑《甲寅》是章士钊1914年创办于东京的一本政论性杂志,只出版发行了邋10期,却逐逡逑渐发展成为一份知识界的公共刊物,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独秀便是当时其中逡逑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新青年》自创立之初便深受《甲寅》的影响,其早期的栏目设置和逡逑35张静庐编:《中国近代出版史料(第二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6页逡逑17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斌;;科普期刊的微博内容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2年06期
2 刘涛;;论媒介科技传播技术的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3 梁爽;胡晴;;浅析我国科技传播的发展现状——由综合科普期刊探索科技传播的前景[J];才智;2010年09期
4 马进宝;;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探讨[J];海峡科学;2010年02期
5 翟雪;;试探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态势和机遇[J];科技传播;2009年02期
6 张荣科;崔薇;;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之实践探析[J];科技传播;2009年02期
7 刘萍;;都市类报纸科学传播现状与对策建议——以《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为例[J];青年记者;2009年08期
8 刘华杰;;科学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型[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9 田松;;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2期
10 李大光;;科学传播模式对科学态度的影响[J];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匡导球;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傅翘楚;科学传播理论视野下的科学博客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继承;论当代中国科技传播结构的变迁与前景的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贺志勇;大众媒介作用下的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侯强;欧美传播理论背景中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振;从科学传播学角度看我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63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763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