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发行”:冷战背景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1951-1978)
发布时间:2020-07-21 20:42
【摘要】: 论文主要考察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出版界“内部发行”体制的缘起、转型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揭示这种特殊文化现象在冷战年代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因与影响。 “内部发行”发端于建国初期实行的图书审查制度。与中苏结盟相一致,1950年代初的新中国文化外交呈现“单边开放”的态势,“内部发行”主要是为了限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毒害”。随着中苏关系趋恶,内部发行在195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次转型,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以批判修正主义为目的的“皮书”开始出版,同时大规模的“查书运动”也使得诸多在中苏蜜月期间公开发行的苏联书刊转为内部发行。“内部发行”成为中苏论战的意识形态斗争工具之一。“文革”开始后,“内部发行”一度中断。1970年代初,“内部发行”随着出版工作的恢复而得以重新建立,此时“内部发行”的重心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并且在内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中美关系解冻,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渐正常化,一些“批判性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书刊开始出版。“内部发行”的两次转型彰显中苏分裂、中美缓和等重大冷战事件对中国内政和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格局中自我角色和地位的戏剧性转换。 论文的最后一章探讨“内部发行”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文革”时期,内部书的流散、地下读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使当时极度封闭的中国社会中悄然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通过阅读这些内部书刊,人们开始理性地反思当时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反思“文革”意识形态的正当性。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介质的“内部发行”起到了异化的“批判”作用,即其对苏联社会制度阴暗面的揭示和批判产生了“镜像效应”,促使阅读者改变自我定位,从最初积极的“文革”拥护者和参与者转变成反思批判者,从而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社会走向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239.29
本文编号:276478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2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亮;;关于黄皮书[J];博览群书;2006年04期
2 郑异凡;;中苏论战中的“反面材料”——“灰皮书”之来龙去脉[J];百年潮;2006年07期
3 张稚枫;内部发行书[J];出版科学;1999年01期
4 张惠卿;;“灰皮书”的由来和发展[J];出版史料;2007年01期
5 王巧玲;;黄皮书、灰皮书——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与思想[J];读书文摘;2009年01期
6 雨辰;;解放“内部书”[J];读书;1979年01期
7 柏元;;“莫向资产阶级检破烂!” 一段枯燥无味的纪事[J];读书;1992年04期
8 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J];读书;1995年10期
9 朱学勤;;“凌伊”先生[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6期
10 魏光奇;“文革”时期读书生活漫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记东;1949-1966年的中苏文化交流[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本文编号:2764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76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