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缺席 ——当代中国女性杂志的性别呈现与阅读
发布时间:2021-04-17 00:30
本文以《女友》和《时尚》等女性时尚杂志作为对象,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杂志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受众阅读经验。本文从文本分析和人种志研究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女性杂志对于女性的形象建构。针对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经验,本文回顾了女性主义思潮及其流派,西方女权主义媒介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中国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并介绍了中国女性杂志性别呈现的变迁.在对女性杂志的文本研究方面,针对女性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呈现,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女友》和《时尚》杂志为例,进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当前中国女性杂志中存在着性别、阶层和族群三个层面上女性形象的“想象”与“缺席”。本文进而探究了“想象”与“缺席”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流动是如何生产和制造性别的,探讨了现代消费背景下一种新的“自恋式人格”和“新中产阶级”的出现,并着力解剖女性杂志展现的全球化背景下时尚与“小资”如何成为女性杂志的口号,以及少数人的品位和时尚是如何扩大成整个社会的时尚和想象性文化建构的。在对女性杂志读者的人种志研究方面,本文借鉴了艾柯的受众分析模型和莫利的访谈研究,设计出...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1.2.1 女性主义思潮及其流派
1.2.2 西方女权主义的媒介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1.2.3 西方的媒介“刻板印象”研究
1.2.4 西方的媒介意识形态及色情研究
1.2.5 西方的媒介诠释性研究
1.2.6 中国的女性媒介研究
1.2.7 女性主义研究的误区和人种志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2章 女性杂志中性别呈现的变迁
2.1 女性杂志的“新女性”时代(1898-1919)
2.2 女性杂志的“女战士”时代(1920-1949)
2.3 女性杂志的“女劳动者”时代(1949—1977)
2.4 女性杂志的“性别回归”时代(1978—1989)
2.5 女性杂志的“城市女性”时代(1989—1998)
2.6 女性杂志的“消费女郎”时代(1999—至今)
第3章 女性杂志文本与意识形态研究
3.1 关于女性形象的文本研究
3.2 女性形象的研究假设和方法
3.3 研究结果:文本的“想象”与“缺席”
3.3.1 从独立女性到PARTY 皇后:性别的想象与缺席
3.3.2 从平凡工薪到高级白领:阶层的想象与缺席
3.3.3 从含蓄娴淑到开放性感:族群的想象与缺席
3.4 “想象与缺席”的背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
3.4.1 全球化、女人味与中国女性形象
3.4.2 现代消费、趣味与新兴中产阶级神话
3.4.3 时尚、差别与“小资产阶级”女性
第4章 女性杂志读者的人种志研究
4.1 人种志研究方法
4.1.1 理论及研究背景介绍
4.1.2 人种志研究资料搜集方法
4.1.3 人种志方法的媒介研究范例
4.2 不同阶层女性的阅读习惯和诠释
4.2.1 女性杂志阅读的研究背景
4.2.2 研究问题与假设:来自艾柯的大纲
4.2.3 女性杂志的读者调查:以《女友》和《时尚》为例
4.2.4 阐释纪录:各种次文化团体之比较
4.2.5 解码及结论:三种倾向式的解读
4.3 “美丽神话”:女性杂志的阅读与影响
4.3.1 “被看的女性”:阅读频率与认同的关系
4.3.2 女性杂志阅读中的性别想象与批判缺席:以“完美肌肤”为例
4.4 女性读者阅读行为的“缺席”与“想象”
4.4.1 研究设计:“参与者观察”与“焦点访谈”
4.4.2 结论一:从媒介消费到消费媒介——意义缺席的女性杂志
4.4.3 结论二:满足欲望——作为想象性消费的女性杂志
4.4.4 结论三:寻找童话——作为私人性别场所的女性杂志
4.5 寻找根源:性别工业文化与“单向度的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42460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1.2.1 女性主义思潮及其流派
1.2.2 西方女权主义的媒介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1.2.3 西方的媒介“刻板印象”研究
1.2.4 西方的媒介意识形态及色情研究
1.2.5 西方的媒介诠释性研究
1.2.6 中国的女性媒介研究
1.2.7 女性主义研究的误区和人种志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2章 女性杂志中性别呈现的变迁
2.1 女性杂志的“新女性”时代(1898-1919)
2.2 女性杂志的“女战士”时代(1920-1949)
2.3 女性杂志的“女劳动者”时代(1949—1977)
2.4 女性杂志的“性别回归”时代(1978—1989)
2.5 女性杂志的“城市女性”时代(1989—1998)
2.6 女性杂志的“消费女郎”时代(1999—至今)
第3章 女性杂志文本与意识形态研究
3.1 关于女性形象的文本研究
3.2 女性形象的研究假设和方法
3.3 研究结果:文本的“想象”与“缺席”
3.3.1 从独立女性到PARTY 皇后:性别的想象与缺席
3.3.2 从平凡工薪到高级白领:阶层的想象与缺席
3.3.3 从含蓄娴淑到开放性感:族群的想象与缺席
3.4 “想象与缺席”的背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
3.4.1 全球化、女人味与中国女性形象
3.4.2 现代消费、趣味与新兴中产阶级神话
3.4.3 时尚、差别与“小资产阶级”女性
第4章 女性杂志读者的人种志研究
4.1 人种志研究方法
4.1.1 理论及研究背景介绍
4.1.2 人种志研究资料搜集方法
4.1.3 人种志方法的媒介研究范例
4.2 不同阶层女性的阅读习惯和诠释
4.2.1 女性杂志阅读的研究背景
4.2.2 研究问题与假设:来自艾柯的大纲
4.2.3 女性杂志的读者调查:以《女友》和《时尚》为例
4.2.4 阐释纪录:各种次文化团体之比较
4.2.5 解码及结论:三种倾向式的解读
4.3 “美丽神话”:女性杂志的阅读与影响
4.3.1 “被看的女性”:阅读频率与认同的关系
4.3.2 女性杂志阅读中的性别想象与批判缺席:以“完美肌肤”为例
4.4 女性读者阅读行为的“缺席”与“想象”
4.4.1 研究设计:“参与者观察”与“焦点访谈”
4.4.2 结论一:从媒介消费到消费媒介——意义缺席的女性杂志
4.4.3 结论二:满足欲望——作为想象性消费的女性杂志
4.4.4 结论三:寻找童话——作为私人性别场所的女性杂志
4.5 寻找根源:性别工业文化与“单向度的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42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14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