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营销组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24 09:31
《新周刊》以市场观念经营刊物,最高发行量达到30.5万册,并且已与95%以上希望争取到的国内外品牌展开合作,与全国超过300家大客户及广告公司有长期的业务来往。由浅层的“内容建设者”发展成为“观点供应商”、“资讯整合商”、“视觉开发商”、及“传媒运营商”,成为一个具有市场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品牌。本文主要采用市场营销学中的“4C”理论分析《新周刊》营销组合,并借助新闻传播学、新闻编辑学、杂志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文献研读法及个案研究法等,从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欲求、消费者满足需求所付成本、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方便及与消费者沟通四个“C”入手,试图对《新周刊》的营销组合做出全景式的分析。根据本文研究,《新周刊》的目标读者需求与《新周刊》所提供的内容产品相契合,说明《新周刊》从内容上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与欲求;《新周刊》通过优化信息呈现方式,例如,梳理信息、制作盘点、图片报道及使用轻松的文风节省了读者为获取信息所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新周刊》从封面、发行及选取精华三方面着手为消费者提供了认知方便、获取方便及选购精华方便;并且《新周刊》从概念、活动、品牌三条途径与读者达成良好沟通,使《新周刊》在读者心中形成...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新周刊》概况
1.1 《新周刊》创办前后
1.2 《新周刊》与营销组合
2. 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欲求
2.1 社会版块
2.1.1 城市系列
2.1.2 房地产系列
2.1.3 中产系列
2.1.4 时尚系列
2.1.5 代际系列
2.2 个人版块
2.2.1 职业系列
2.2.2 成功系列
2.2.3 财富系列
2.2.4 消费系列
3. 消费者满足需求所付成本
3.1 信息梳理
3.2 一年盘点
3.3 系列盘点
3.3.1 爱情系列
3.3.2 生活方式系列
3.4 图片报道
3.5 轻松文风
4.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方便
4.1 认知方便
4.2 获取方便
4.3 选购精华方便
5. 与消费者沟通
5.1 概念沟通
5.2 活动沟通
5.3 品牌沟通
5.3.1 品牌培育
5.3.2 品牌推广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周刊》生活方式观——还有多少中国味?[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21)
[2]《新周刊》的阶层观——为一个急行军上行社会贴身份标签[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16)
[3]《新周刊》的城市观——人性的,太人性的[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15)
[4]《新周刊》编辑大法(下)——关于概念、关键词及流行语[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07)
[5]《新周刊》编辑大法(上)——关于选题、视角和立场[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03)
[6]《新周刊》与传统期刊的数字化之路[J]. 孙冕. 传媒. 2007(05)
[7]差异化叙事:新锐新闻周刊的阅读魅力[J]. 齐爱军,袁丰雪. 编辑之友. 2004(05)
[8]游戏精神与消费主义——当代中国新锐杂志透视[J]. 李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新周刊,幸存者的游戏[J]. 朱学东,喻乐. 传媒. 2004(08)
[10]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评《新周刊》[J]. 范琳娜. 报刊之友. 2002(04)
硕士论文
[1]广东新闻周刊现状研究[D]. 黎亮.暨南大学 2007
[2]中国当代新闻周刊竞争力分析[D]. 陆芬.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新周刊》专题策划模式和特色探析[D]. 李叶华.暨南大学 2006
[4]我国新闻期刊品牌化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D]. 邹陶嘉.兰州大学 2006
[5]中国当代新闻周刊研究[D]. 吴慧.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3976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新周刊》概况
1.1 《新周刊》创办前后
1.2 《新周刊》与营销组合
2. 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欲求
2.1 社会版块
2.1.1 城市系列
2.1.2 房地产系列
2.1.3 中产系列
2.1.4 时尚系列
2.1.5 代际系列
2.2 个人版块
2.2.1 职业系列
2.2.2 成功系列
2.2.3 财富系列
2.2.4 消费系列
3. 消费者满足需求所付成本
3.1 信息梳理
3.2 一年盘点
3.3 系列盘点
3.3.1 爱情系列
3.3.2 生活方式系列
3.4 图片报道
3.5 轻松文风
4.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方便
4.1 认知方便
4.2 获取方便
4.3 选购精华方便
5. 与消费者沟通
5.1 概念沟通
5.2 活动沟通
5.3 品牌沟通
5.3.1 品牌培育
5.3.2 品牌推广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周刊》生活方式观——还有多少中国味?[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21)
[2]《新周刊》的阶层观——为一个急行军上行社会贴身份标签[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16)
[3]《新周刊》的城市观——人性的,太人性的[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15)
[4]《新周刊》编辑大法(下)——关于概念、关键词及流行语[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07)
[5]《新周刊》编辑大法(上)——关于选题、视角和立场[J]. 闫肖锋. 青年记者. 2008(03)
[6]《新周刊》与传统期刊的数字化之路[J]. 孙冕. 传媒. 2007(05)
[7]差异化叙事:新锐新闻周刊的阅读魅力[J]. 齐爱军,袁丰雪. 编辑之友. 2004(05)
[8]游戏精神与消费主义——当代中国新锐杂志透视[J]. 李舒.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新周刊,幸存者的游戏[J]. 朱学东,喻乐. 传媒. 2004(08)
[10]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评《新周刊》[J]. 范琳娜. 报刊之友. 2002(04)
硕士论文
[1]广东新闻周刊现状研究[D]. 黎亮.暨南大学 2007
[2]中国当代新闻周刊竞争力分析[D]. 陆芬.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新周刊》专题策划模式和特色探析[D]. 李叶华.暨南大学 2006
[4]我国新闻期刊品牌化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D]. 邹陶嘉.兰州大学 2006
[5]中国当代新闻周刊研究[D]. 吴慧.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3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20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