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人民文学》与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13:13
  “非虚构”写作兴起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后来其影响力走出美国扩散到全世界。“非虚构”在中国的发展以《人民文学》启动“非虚构”写作专栏为里程碑,标志其真正被中国文坛所吸纳和接收,步入主流文学的行列。《人民文学》呼吁作家走出去见证时代的变迁,总体风格朴实无华、真挚动人,作家们一改往日通过想象而创作的习惯,借助“田野考察”的方法,达到叙事的客观性,从不同侧面向读者还原生活的真相。本文总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非虚构”写作理论及发展变迁。主要从“非虚构”的概念入手将其与报告文学等文学形式进行对比,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及其与《人民文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人民文学》“非虚构”文学的写作策略。本章结合《人民文学》所刊载的作品,从“非虚构”写作的题材选择、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文体特征、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对“非虚构”文本的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三章: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的意义与局限。“非虚构”写作在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追捧和争议并存。本章用辩证的眼光客观分析其局限性与带来的影响和意义,还原真实的“非虚构”。总的来说,“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和流行给中国文坛带来一丝清泉,强调作者“亲历性”、...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非虚构”写作理论及发展变迁
    第一节 “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内涵及意义
    第二节 “非虚构”写作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节 《人民文学》与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的生产与传播
第二章 《人民文学》“非虚构”文学的写作策略
    第一节 《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题材选择
    第二节 《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叙事视角
    第三节 《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叙事结构
    第四节 《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文体特征
    第五节 《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语言风格
第三章 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的影响、意义与局限
    第一节 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的影响
    第二节 新世纪“非虚构”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非虚构”写作的局限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332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332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