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报类期刊专题/专栏建设的调查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1-09-02 05:32
【目的】考察医学学报类期刊专题/专栏建设的现状,为医学学报类期刊提升专题/专栏建设质量提供支持。【方法】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医学学报类期刊,统计这些期刊专题/专栏的栏目数量和载文量、栏目篇均被引频次和栏目篇均下载频次。统计并分析被引和下载频次较高的专题/专栏,以及发表时间较长但被引和下载频次较低的专题/专栏,并与同期非专题/专栏论文进行比较。【结果】9种期刊都开设了专题/专栏,但专题/专栏数量及载文量不稳定,6种期刊的年均专栏数量≤3.0个,栏目平均载文量(3.21篇)较少。栏目延续性不佳,84.3%的专题/专栏只出版了1期,而延续性好的专题/专栏被引和下载频次均较高。除了综述、述评、指南类外,与肿瘤、感染性疾病、妇产科学、老年医学相关的专题/专栏数量较多,论文的下载和引用情况较好,远远超过同期非专题/专栏论文。但仍有74.1%的专题/专栏的被引和/或下载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其中部分栏目的论文被引和下载情况并没有优于同期的非专题/专栏论文。【结论】医学学报类期刊需要重视专题/专栏建设的调研,精心构思栏目名称,多渠道拓展、挖掘专家资源,避免专题/专栏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提升专题/专栏建设的...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31(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专题/专栏及其载文量的年度分布情况
2.2 专题/专栏的栏目延续性
2.3 栏目年度篇均被引频次或下载频次较高的专题/专栏的研究主题
2.4 栏目年度篇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均较高的专题/专栏及与同期非专题/专栏论文的比较
2.5 栏目篇均被引频次和栏目篇均下载频次均较低的专题/专栏及与同期非专题/专栏论文的比较
3 讨论
3.1 评估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3.1.1 专题/专栏的数量不稳定
3.1.2 专题/专栏的延续性难以维持
3.1.3 专题/专栏的建设效果不容乐观
3.2 针对问题,采取可能措施
3.2.1 重视专题/专栏建设前的调研
3.2.2 精心构思专题/专栏名称
3.2.3 多渠道拓展、挖掘专家资源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医学期刊对医学科学发展的作用及责任[J]. 陈汐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01)
[2]科技期刊客座编辑制度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J]. 郁林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2)
[3]专家组稿模式中编辑作用的发挥——以《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例[J]. 季魏红,谢浩煌,吴飞盈,吴昔昔,毛文明,胡臻. 编辑学报. 2019(01)
[4]高校医学学报重点号组稿模式的建立与思考——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J]. 顾黎,陈斌,周英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07)
[5]科技期刊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策划组稿的实践——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例[J]. 舒安琴,周晓凤,姚雪,王东,邓丽莉. 编辑学报. 2018(03)
[6]中国肿瘤学稿件外流现象与对策分析[J]. 陈汐敏,丁贵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06)
[7]科技期刊利用新媒体方法组稿、约稿的策略——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为例[J]. 郑雯,董妍,汤亚娥,王娟,马慧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3)
[8]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组稿策略[J]. 徐丁尧,步召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2)
[9]科技期刊组约稿模式与质量管控探讨——以《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为例[J]. 张春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2)
[10]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选题策划与组稿[J]. 代艳玲,朱拴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3378411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31(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专题/专栏及其载文量的年度分布情况
2.2 专题/专栏的栏目延续性
2.3 栏目年度篇均被引频次或下载频次较高的专题/专栏的研究主题
2.4 栏目年度篇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均较高的专题/专栏及与同期非专题/专栏论文的比较
2.5 栏目篇均被引频次和栏目篇均下载频次均较低的专题/专栏及与同期非专题/专栏论文的比较
3 讨论
3.1 评估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3.1.1 专题/专栏的数量不稳定
3.1.2 专题/专栏的延续性难以维持
3.1.3 专题/专栏的建设效果不容乐观
3.2 针对问题,采取可能措施
3.2.1 重视专题/专栏建设前的调研
3.2.2 精心构思专题/专栏名称
3.2.3 多渠道拓展、挖掘专家资源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医学期刊对医学科学发展的作用及责任[J]. 陈汐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01)
[2]科技期刊客座编辑制度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J]. 郁林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2)
[3]专家组稿模式中编辑作用的发挥——以《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例[J]. 季魏红,谢浩煌,吴飞盈,吴昔昔,毛文明,胡臻. 编辑学报. 2019(01)
[4]高校医学学报重点号组稿模式的建立与思考——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J]. 顾黎,陈斌,周英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07)
[5]科技期刊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策划组稿的实践——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例[J]. 舒安琴,周晓凤,姚雪,王东,邓丽莉. 编辑学报. 2018(03)
[6]中国肿瘤学稿件外流现象与对策分析[J]. 陈汐敏,丁贵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06)
[7]科技期刊利用新媒体方法组稿、约稿的策略——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为例[J]. 郑雯,董妍,汤亚娥,王娟,马慧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3)
[8]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组稿策略[J]. 徐丁尧,步召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2)
[9]科技期刊组约稿模式与质量管控探讨——以《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为例[J]. 张春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2)
[10]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选题策划与组稿[J]. 代艳玲,朱拴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337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37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