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转向:文艺和政治之间的《新月》
本文关键词:自由的转向:文艺和政治之间的《新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月》月刊是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自由主义者创办的一份杂志。这份杂志创办之初以文艺刊物为定位,但一卷之后开始刊登政论文章,形成了政治和文艺并行的刊物风格。所以,在这份刊物上可以看到胡适、梁实秋、徐志摩、罗隆基等诸多自由主义者的文学和政治主张。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这份自由主义刊物:一是它的文艺主张;二是它的政治舆论。 文艺方面,《新月》通过作品发表、广告宣传、书评文章等形式,呈现他们的文学风格,表达他们的文艺主张。《新月》同人在文艺传播过程中,与左派发生分歧进而导致论战。《新月》坚持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新月》与左派的革命文学主张相背。所以,在《新月》和《萌芽》月刊、《文学月报》、《十字街头》等刊物之间发生过文学的阶级性和翻译标准问题等方面的论战。阶级性质的根本不同导致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难有共识,仅是翻译这一点就引发双方发表数十篇的论战文章。梁实秋、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鲁迅、J.K.先生、李何林等都参与了这场论战。本文分析《新月》的文学传播时,关注同人与左派的分歧,并阐述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 政治方面,《新月》的部分作者对民主和人权具有鲜明的诉求,与国民党党义国策相抵。《新月》自第2卷第2期开始发表政论,成为《新月》刊物风格变化的转折点。这种转变也伴随着同人之间的摩擦和分歧。此后,《新月》部分同人在刊物上构建政治舆论,传播宪政思想。他们的宪政思想传播活动以国民党的独裁和“党治”为对立面展开,因此与国民党发生交锋,以至于同人被捕刊物被没收。在这种挫折压力之下,自由主义者并没有立刻撤销政论,而是对国民党晓之以理,继续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一直到第4卷之前,《新月》一直发表政论。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人共同表达了他们的宪政理念。但是文人坐而论道,始终与实际情况存在距离。他们的主张很少被国民党认可。 自由主义者在左右皆攻的困境中并没有进退失据,他们有自己明确的理念,就是逐步的改良。这种理念决定了自由主义者对于革命的反对态度,既然不革命而又想改良政治,自由主义者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做统治者的劝谏工作。所以,《新月》上的自由主义者在明确反对革命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良的措施。尽管这些建议绝大部分没有被国民党接受,反而引发国民党右派文人的反诘,但是同人在对宪政的追求中始终保持鲜明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宪政理念。 《新月》月刊从第4卷开始恢复了文艺刊物的风格。它在文艺和政治之间的切换,反映了自由主义的扩张和退守。《新月》开始转而论道,表现出自由主义者的积极运动以实现自由主张的心态。《新月》后期政论的止息则是自由主义运动暂缓的表现。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程看,《新月》在这段时期的传播活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相比20年代初的“好政府主义”来说,自由主义者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更多地将政治改良寄托在良好的法律制度和参政者的专业素质上。同时,这一时期的宪政思想传播,积累了宪政思想的基础。所以,《新月》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本文还关注了以《新月》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刊物在新闻史上的地位问题。
【关键词】:《新月》 文艺 政治 自由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39.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8
- 一、 选题来源9-10
- 二、 学术史综述10-17
- 三、 研究思路17-18
- 第一章 《新月》诞生及其历史背景阐释18-38
- 第一节 《新月》的同人聚合与编辑经营18-29
- 一、 《新月》同人的联系纽带与身份认同18-24
- 二、 新月书店的成立和《新月》创刊24-26
- 三、 《新月》栏目设置、编辑事务和经营状况探析26-29
- 第二节 《新月》时期的政界与学界29-33
- 一、 北伐前后的政治纷扰波及文化界29-30
- 二、 上海成为新兴文化场域30-33
- 第三节 1930年前后的舆论环境与报刊的政党化和社会化33-38
- 一、 北京的舆论紧张和国民党党报体系的建立34-36
- 二、 民营报纸的政党化和社会化36-38
- 第二章 《新月》文艺性的办刊定位38-57
- 第一节 《新月》的文艺传播路径38-47
- 一、 文艺作品的刊载38-43
- 二、 《新月》的文艺推广43-47
- 第二节 《新月》文艺批评的表述47-50
- 第三节 “精英”还是“大众”:与“普罗文学”的对峙50-57
- 一、 “新月派”被建构的“精英主义”形象50-52
- 二、 《新月》同人认同方式及自身定位52-57
- 第三章 《新月》的政治舆论建构57-81
- 第一节 《新月》的政论转向如何发生57-62
- 一、 “平社”嫁接《新月》58-60
- 二、 《新月》的政治改革60-61
- 三、 《新月》改革中的同人分歧61-62
- 第二节 《新月》的政治舆论建构62-78
- 一、 时事评论和政治论文共同构建政治舆论62-65
- 二、 《新月》传播的宪政思想65-74
- 三、 非左非右的政治立场74-78
- 第三节 《新月》的政论风格78-81
- 一、 直击现实政治的激进派78-79
- 二、 充满现实关照的理性派79-80
- 三、 介绍西方整体的理想派80-81
- 第四章 《新月》月刊与自由主义81-90
- 第一节 《新月》月刊上的自由主义进退81-86
- 一、 《新月》文学回归和政论转移81-84
- 二、 《新月》与自由主义进退84-86
- 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想谱系上的《新月》86-90
- 一、 从“好人政府”到“专家政治”86-88
- 二、 从民主追求到开明专制88-90
- 结论90-94
- 参考文献94-97
- 附录一:《新月》政论文章目录97-100
- 附录二:《新月》各期广告信息100-114
- 附录三:《新月》作者文章数量统计表114-119
- 致谢119-12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大华;钟雪;;《新路》:大革命失败后批判国民党统治的第一刊——兼与《新月》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石毕凡;;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人权运动评析[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3 潘荣华,杨芳;从《新月》看胡适的人权主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倪平;《新月》月刊若干史实之考证[J];编辑学刊;2004年06期
5 陈红旗;;论鲁迅与新月社的论争及其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汤凌云;;新月诗派的诗歌接受论[J];东方丛刊;2007年02期
7 史习斌;;一体化:《新月》月刊的传播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8 陈小碧;;《晨报副刊·诗镌》与新月诗派先行者[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3期
9 赵慧峰;简述人权运动时期的胡适思想[J];民国档案;1996年02期
10 董国强;论1910-19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展流变——以《新青年》同人群体、“新月派”和“独立评论派”的结构分析为视角[J];民国档案;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展宁;“胡适派学人群”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青松;《新月》:纸上的沙龙[D];青岛大学;2007年
3 陈庆泓;在解构中重构新月理想[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自由的转向:文艺和政治之间的《新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5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