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学术论文作者信息造假现象分析及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11 00:49
  作者信息造假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其操作手段隐蔽,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败坏了学术研究的风气,还可能损害"被署名"作者学术声誉,同时也给发文期刊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遏制和消除作者信息造假行为,学术期刊应坚持以学术质量为稿件录用标准;学术期刊编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甄别虚假作者信息;学术期刊应推行论文发表前"主要信息公示"制度,发挥公示预警功能;学术期刊应建立健全作者信息造假论文撤稿制度,发挥警示作用。 

【文章来源】:编辑学报. 2020,3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作者信息造假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1.1 作者不知情“被挂名”
    1.2 作者身份信息造假
    1.3 作者联系方式造假
    1.4 作者不同意署名而被署名
    1.5“搭便车”作者署名
2 作者信息造假行为的危害
    2.1 败坏学术研究风气,助长急功近利思想
    2.2 损害“被署名”作者学术声誉
    2.3 给发文期刊带来不良影响
    2.4 对科研统计和评价形成干扰
3 作者信息造假行为的防范对策
    3.1 学术期刊应坚持以学术质量为稿件录用标准
    3.2 编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甄别虚假作者信息
    3.3 推行论文发表前“主要信息公示”制度
    3.4 建立健全作者信息造假论文撤稿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术期刊视角下医学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的机制[J]. 吴飞盈,季魏红,吴昔昔,谢浩煌,毛文明,胡臻.  编辑学报. 2019(06)
[2]科技期刊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演变及应对措施[J]. 吴宁.  编辑学报. 2019(04)
[3]把好科技论文通信作者署名质量关[J]. 郝秀清.  传播与版权. 2019(07)
[4]明确学术出版道德 强化期刊编辑规范[J]. 田恬,陈广仁.  编辑学报. 2017(03)
[5]百篇论文遭撤,学术行政化毒瘤必须摘除[J]. 熊丙奇.  中国医院院长. 2017(10)
[6]医学论文作者单位署名不当现象的调查分析及伦理规范探讨[J]. 张维,汪勤俭,邓强庭,冷怀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4)
[7]学术论文“形式作者”现象剖析[J]. 鲁守博,尹玉吉.  编辑之友. 2017(01)
[8]学术期刊应加强对作者署名问题的规范化管理[J]. 鄢子平.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8)
[9]科技论文变更作者署名情况剖析[J]. 潘淑君,李无双,李丹.  天津科技. 2014(07)
[10]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J]. 李新根,徐用吉.  科技与出版. 2010(08)



本文编号:358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58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