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间接侵权的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8 19:54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作品复制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侵权变得易如反掌,版权间接侵权问题也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这种新型版权侵权类型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对我国现行版权保护机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了解我国有关版权间接侵权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分析我国现有规定应对版权间接侵权问题的不足,对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和制度性构建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建立适合我国的版权间接侵权制度。 除了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首先介绍版权间接侵权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意义。接着,着重分析我国相关司法与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版权间接侵权领域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二章对我国版权间接侵权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制度已经不宜解决版权间接侵权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理论研究对于版权间接侵权的类型问题还存有分歧,同时,对版权间接侵权行为认定要件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第三章从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等角度提出我国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所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我国版权间接侵权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版权间接侵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目前司法与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实践中对版权间接侵权问题的处理
二、与版权间接侵权有关的规定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第二章 我国版权间接侵权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制度上的原因
一、一般侵权制度已无法应对解决辅助侵权问题的需要
二、特殊侵权制度不能妥善解决转承侵权问题
第二节 理论研究上的分歧与偏差
一、关于版权间接侵权类型的分歧
二、对版权间接侵权行为认定要件的认识偏差
第三章 建立我国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若干设想
第一节 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一、技术开发经营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
二、本国发展现状
三、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第二节 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具体设想
一、版权间接侵权规则的立法层次与立法模式
二、确定版权间接侵权的类型
三、版权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要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网络服务商间接责任制度的思考[J]. 张耕,陈文. 电子知识产权. 2007(11)
[2]P2P的困局与出路——“上海步升诉北京飞行网”案引发的思考[J]. 洪祖运. 知识产权. 2007(02)
[3]论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J]. 张敏. 法制与社会. 2006(20)
[4]论版权法之间接侵权责任——以《网络信息传播权条例》为中心[J]. 梁志文. 法学论坛. 2006(05)
[5]美国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新发展——MGM v.GROKSTER,LTD.,ET AL案述评[J]. 张金恩. 知识产权. 2006(02)
[6]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J]. 王迁. 知识产权. 2006(01)
[7]从Napster到Grokster——对网络版权保护间接责任的一些讨论[J]. 孙育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06(01)
[8]易趣案与间接侵权责任[J]. 龙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论版权“间接侵权”及其规则的法定化[J]. 王迁. 法学. 2005(12)
[10]P to P——网络资源免费传输的最后防线还能守多久[J]. 张宁,周罗燕. 商场现代化. 2005(19)
硕士论文
[1]复制设备提供人的版权法律责任研究[D]. 邹南.西北大学 2006
[2]网络服务提供者与间接侵权责任[D]. 龙丹.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论网络服务商的版权侵权责任[D]. 林高连.湘潭大学 2005
[4]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研究[D]. 王延军.四川大学 2004
[5]中外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 杨波.大连海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2283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我国版权间接侵权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版权间接侵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意义
第三节 我国目前司法与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实践中对版权间接侵权问题的处理
二、与版权间接侵权有关的规定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第二章 我国版权间接侵权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制度上的原因
一、一般侵权制度已无法应对解决辅助侵权问题的需要
二、特殊侵权制度不能妥善解决转承侵权问题
第二节 理论研究上的分歧与偏差
一、关于版权间接侵权类型的分歧
二、对版权间接侵权行为认定要件的认识偏差
第三章 建立我国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若干设想
第一节 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一、技术开发经营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
二、本国发展现状
三、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第二节 建立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具体设想
一、版权间接侵权规则的立法层次与立法模式
二、确定版权间接侵权的类型
三、版权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要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网络服务商间接责任制度的思考[J]. 张耕,陈文. 电子知识产权. 2007(11)
[2]P2P的困局与出路——“上海步升诉北京飞行网”案引发的思考[J]. 洪祖运. 知识产权. 2007(02)
[3]论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J]. 张敏. 法制与社会. 2006(20)
[4]论版权法之间接侵权责任——以《网络信息传播权条例》为中心[J]. 梁志文. 法学论坛. 2006(05)
[5]美国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的新发展——MGM v.GROKSTER,LTD.,ET AL案述评[J]. 张金恩. 知识产权. 2006(02)
[6]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J]. 王迁. 知识产权. 2006(01)
[7]从Napster到Grokster——对网络版权保护间接责任的一些讨论[J]. 孙育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06(01)
[8]易趣案与间接侵权责任[J]. 龙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论版权“间接侵权”及其规则的法定化[J]. 王迁. 法学. 2005(12)
[10]P to P——网络资源免费传输的最后防线还能守多久[J]. 张宁,周罗燕. 商场现代化. 2005(19)
硕士论文
[1]复制设备提供人的版权法律责任研究[D]. 邹南.西北大学 2006
[2]网络服务提供者与间接侵权责任[D]. 龙丹.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论网络服务商的版权侵权责任[D]. 林高连.湘潭大学 2005
[4]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研究[D]. 王延军.四川大学 2004
[5]中外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 杨波.大连海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2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68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