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单篇学术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研究——基于Nature的定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7 05:06

  本文关键词:单篇学术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研究——基于Nature的定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单篇学术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理解影响因子。【方法】以Nature作为数据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建立单篇论文的影响因子贡献率和绝对标准距离的测度指标,并利用回归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25%左右的论文对Nature影响因子的贡献程度达到了60%以上,单篇论文与影响因子的绝对标准距离符合指数分布,且多数论文位于基准线以下。【结论】学术期刊中的大多数论文与影响因子绝对标准距离较远,并对期刊影响因子做出负贡献。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WISE实验室;
【关键词】文献计量 影响因子 论文评价 Nature 贡献率
【分类号】:G353.1;G237.5
【正文快照】: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WISE实验室,辽宁大连凌工路2号116023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期刊、论文、学科、机构和人才评价当中,在我国科研绩效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然而,关于影响因子的争论却从未休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盛丽娜;;SSCI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文献类型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J];情报科学;2016年06期

2 付中静;;国际权威期刊非可被引文献的引证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的贡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3期

3 刘雪立;盖双双;张诗乐;周晶;;“非可被引文献”的引证特征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J];编辑学报;2015年05期

4 丁佐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3期

5 盛丽娜;;国际眼科学权威期刊不同文献对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1期

6 王娟;郑春厚;;JCR5年期影响因子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德明;郭银鑫;姜磊;;单篇学术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研究——基于Nature的定量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12期

2 盛丽娜;顾欢;;基于文献类型矫正影响因子在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中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11期

3 李祖平;;“高精尖”策略与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制高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10期

4 曾建勋;苏静;杨代庆;李旭林;丁遒劲;;基于中国SCI论文分析的科技期刊发展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6年10期

5 陈小清;邢美园;;2005—2015年SCIE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的主要指标变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9期

6 张垒;;论文高被引的参考文献特征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研究[J];情报科学;2016年08期

7 刘雪立;;期刊累积影响因子与年度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7期

8 付中静;;国际权威图情期刊不同类型NCD的施引与被引特征实证分析[J];现代情报;2016年06期

9 盛丽娜;;SSCI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文献类型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J];情报科学;2016年06期

10 盛丽娜;;不同引证时间窗口影响因子对期刊排序的影响——以SSCI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立;盖双双;张诗乐;周晶;;“非可被引文献”的引证特征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J];编辑学报;2015年05期

2 王继红;骆振福;都平平;邓群;张贵芬;;“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非SCI期刊的影响——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10期

3 丁佐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3期

4 盛丽娜;;国际眼科学权威期刊不同文献对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01期

5 王宏江;孙君志;;国际权威体育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构成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12期

6 丁佐奇;王明华;;基于ESI的植物动物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分析及对编辑组稿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11期

7 张立伟;姜春林;刘盛博;刘学;;学术期刊核心编委群体识别和测度——以管理学CSSCI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10期

8 钱亦兵;张海燕;原俊凤;彭永生;;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路与实践——以Journal of Arid Land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08期

9 盖双双;刘雪立;张诗乐;;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预测和结构分析方法——以Nature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08期

10 刘雪立;;10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构成特征及其启示[J];编辑学报;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志波;汤先忻;;期刊累计影响因子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3期

2 本刊编辑部;;2007年公布的世界上影响因子达25.000以上的期刊[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2008年本刊影响因子大幅提高[J];林业科技开发;2009年02期

4 胡春雨;;影响因子正在成为影响编辑思维的重要因子[J];编辑之友;2013年06期

5 ;1998年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影响因子排序[J];火炸药学报;2000年02期

6 郭世远,张韶咏;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医药卫生)及其影响因子的有关研究[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0年04期

7 范文田;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的两种影响因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8 王锦梅,王玉民;利用影响因子对公开发表论文实施分级奖励的初步尝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年03期

9 ;《遗传》杂志影响因子大幅提升[J];遗传;2002年01期

10 ;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因子不断提高[J];生态环境;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江敏;王荣;;正确认识影响因子 科学评价科技期刊[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2 张峻;孙孝云;徐才万;;浅析医学科技期刊评价与影响因子的关系[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本刊编辑部;;本刊影响因子续居榜首[A];2007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秋芳;杨新军;;国内游客旅游花费影响因子探究——以西安“十一”游客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闫杏丽;张淑艳;吕杰;;影响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因素及应对措施[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6 张祥合;王丹;;如何正确理解和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影响因子[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罗全安;杨晶;袁锦文;饶华松;;五种文章的影响力及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8 ;《灾害学》2009年的影响因子及其期刊主要考评指标[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姗姗;;沈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子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10 ;《古地理学报》2010年影响因子在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总排序中居第105位[A];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雪;影响因子:我不是罪魁祸首[N];科技日报;2014年

2 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 曾伟明;再论影响因子泛滥及其负面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董子凡;“影响因子论英雄”也是进步[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许琦敏;滥用影响因子会毁了真正的科学[N];文汇报;2013年

5 徐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影响因子破1[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西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钟扬;“影响因子”与科研创新无关[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分子植物》影响因子首次突破6分大关[N];光明日报;2013年

8 记者 耿挺;《分子植物》影响因子首破6分大关[N];上海科技报;2013年

9 著名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乐;用影响因子认定论文质量并不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丽娟;中亚热带石栎—青冈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学超;植物残茬添加后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金鑫;基于数据挖掘的雾霾天气影响因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孙世升;老年人座椅舒适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董霄;基于灰色系统的各学科SCI影响因子模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杜志波;影响因子及累计影响因子标准化指标的设计及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5 罗臻;基于影响因子与h系列指数的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张翠翠;A股市场波动周期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7 陈俊宏;云南弥勒市宿丫填土滑坡成因及影响因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传艳;温室除湿降温影响因子优化结合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宋鑫佳;黑龙江电网线损影响因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秦霞;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单篇学术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研究——基于Nature的定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457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