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3:25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为新中国执掌全国政权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期间十三年的执政历史亦是一部先进的文化建设史。这一时期不仅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实践期,而且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形成的关键期,文化建设实践与文化理论相互发展。作为文化建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以结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环境下形成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政策为指导,领导和改造以知识分子群体、乡村群众为构成的文化主体,同时注重对党内干部的培养以构建先进的党内文化,通过先进的党内文化去引领整个社会文化建设,实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大众化,形成了在战争年代所独有的文化景象和极具影响力的延安精神。在对史料加以整合的基础上探索延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得出文化理论的创新是文化建设得以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前提,注重培养党员干部是整个文化建设不偏离无产阶级文化路线的条件,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先锋者、新文化的开拓者和教育培养干部的中坚力量,农民群众是将新文化大众化的主要力量。 历史的成功经验是供当代实践借鉴的典范,延安时期在时间上来说虽已逝去,但她所流传下来的经验却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示。伴随着当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多样化,人类的实践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从而使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观念和方法发生转变。面对这些变化,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经验在今天对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仍有思考和借鉴的可能性,,因为在理论基础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导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故在当前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中,可以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意识、加强党内文化建设来完善对文化建设的引导、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以促进城乡文化的公平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些方面找到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 文化建设 经验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一 选题依据8-9
- 二 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四 创新之处12-14
-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总论14-34
-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14-17
- (一) 文化的界定14-15
- (二) “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内涵15-17
- 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17-20
- (一) 文化建设理论形成的背景17-18
- (二) 延安时期党的文化理论18-20
- 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实践20-34
- (一) 延安时期文化建设发展过程20-22
- (二)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文化建设22-24
- (三)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文化建设24-26
- (四) 延安时期乡村群众文化建设26-29
- (五) 延安时期文化媒介建设29-31
- (六) 延安精神建设31-34
-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及作用34-46
- 一 文化理论创新的经验34-36
- (一) 树立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宗旨34-35
- (二) 注重对国外文化的批判吸收35
- (三) 注重旧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新35-36
- 二 党内文化建设的经验36-38
- (一) 将党员干部文化教育提高到战略高度36-37
- (二) 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37
- (三) 注重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37-38
- 三 知识分子文化建设的经验38-40
- (一) 重视和信任知识分子38-39
- (二) 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39
- (三) 关心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39-40
- 四 乡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经验40-42
- (一) 强调文化建设普及人民群众40
- (二) 注重生产生活与文化建设相结合40-41
- (三) 鼓励农民自办文化41-42
- 五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作用42-46
- (一) 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2
- (二) 促成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42-43
- (三) 延安精神影响深远43-46
- 第三章 延安文化建设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启示46-54
- 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46-48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理论创新的前提46-47
- (二) 发扬延安时期文化创新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47-48
- 二 加强党内文化建设48-49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内文化性质的保证48
- (二) 注重思想建设是保持党内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内容48-49
- 三 重视农村文化建设49-50
- (一) 文化建设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是创作农村文化的源泉49-50
- (二) 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是活跃农村文化的力量50
- 四 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50-54
- (一)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前提50-51
- (二) 融合时代特征是保持文化生命力的关键51-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2
- 致谢62-63
- 附件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汉国,李小尉;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郭伟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政策及其启示[J];党的文献;2003年05期
3 赵文静;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建设[J];党史文苑;2005年18期
4 韦庆儿;;论抗战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J];桂海论丛;2006年01期
5 龚大明;;抗战时期中共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永贤;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高九江;韩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历史条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J];理论学刊;2009年10期
9 卢少求;;试析延安时期毛泽东先进文化建设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02期
10 赵文静;;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经验[J];学术交流;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02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02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