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我国纪检体制改革发展与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2:22

  本文关键词:我国纪检体制改革发展与完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纪检体制 巡视模式 派驻模式 改革发展


【摘要】: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各项改革全面推开。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挑战,中国的纪检体制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保障权力规范运行,有效打击腐败是社会各界共同的期待。 各级纪律检查机关作为进行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在反腐败方面尤其担负重任。它对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松弛、作风腐化、脱离群众等蜕化变质现象进行了坚决查处,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有效贯彻和打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不可否认,现行纪检体制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腐败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还呈蔓延之势,腐败问题已经突破民众承受底线,排在未来十年我国面临的十大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党和国家应该如何完善与创新纪检系统的领导体制,强化纪检机关职能,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从而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党的纪检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不仅成为当前实践工作的重点任务,也亟待在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 论文首先探究了我国纪检体制的性质和定位,梳理了纪检体制改革的五个阶段,进而分析了纪检改革的主题和思路;然后介绍了中央的巡视制度和派驻制度,又通过对地方两种探索模式,即“江苏模式”和“张家界模式”,来分析以往模式的局限和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论文通过对纪检体制的发展和工作模式的辨析,提出了深化纪检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改革的对策建议。 鉴于纪检体制改革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对纪检体制的改革发展和完善研究对今后的工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纪检体制 巡视模式 派驻模式 改革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理由与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6
  • 1.4 研究方法16-17
  • 第2章 我国党内监督与纪检体制的发展分析17-25
  • 2.1 纪检机关的性质与定位17-19
  • 2.1.1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产生与设置17
  • 2.1.2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17-18
  • 2.1.3 纪检机关的任务和职权18-19
  • 2.2 纪检体制的改革历程19-22
  • 2.2.1 正名恢复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二大”)19
  • 2.2.2 逐步发展阶段(“十二大”至“十三大”)19-20
  • 2.2.3 内部机构规格提升、监督关口向前推移阶段(“十三大”至“十六大”)20
  • 2.2.4 反腐重点的转变阶段(“十六大”以来至“十八大”)20-21
  • 2.2.5 “反腐风暴”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21-22
  • 2.3 纪检体制改革的主题与思路22-25
  • 2.3.1 纪检领导体制改革22-23
  • 2.3.2 纪律检查机关主要领导级别的提升23-25
  • 第3章 我国纪检体制工作模式分析25-34
  • 3.1 中央纪检体制的组成25-28
  • 3.1.1 内部机构的设置25
  • 3.1.2 巡视模式25-27
  • 3.1.3 派驻模式27-28
  • 3.2 基层纪检模式28-30
  • 3.2.1 江苏模式28-29
  • 3.2.2 张家界模式29-30
  • 3.3 深化纪检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30-34
  • 3.3.1 从监督权的本质看纪检工作的困境30-31
  • 3.3.2 从职能定位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困境31-34
  • 第4章 完善纪检体制思路与改革举措34-40
  • 4.1 以往改革思路的辨析34-36
  • 4.1.1 纪委提名区(县)纪委书记模式的改革思路34
  • 4.1.2 双重领导体制监督趋向独立的改革思路34-35
  • 4.1.3 组建专门反腐败机构的改革思路35-36
  • 4.2 深化我国纪检体制的原则36-37
  • 4.3 完善纪检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37-40
  • 4.3.1 改革现行纪检领导体制,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37
  • 4.3.2 提高纪委的地位,赋予应有的监督权37
  • 4.3.3 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37-38
  • 4.3.4 完善体制改革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雄;90年代行政体制改革战略地位的理论回顾与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4期

2 张义勇;对银行守押体制改革的几点浅见[J];新疆金融;2002年04期

3 倪水梅;中国“三大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秦国民;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阻力[J];中州学刊;2002年04期

5 樊纲;“状告政府”是体制改革进步的表现[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4期

6 詹明月;邓小平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想[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7 龙晓虹;从行政三分制看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8 ;凡是政府“越位”的,一定要退出 深圳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向公共领域[J];政策w,

本文编号:106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06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