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别模型下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1:13
本文关键词:制度性别模型下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乡镇党委书记 制度分析 自我认知 社会认同
【摘要】:女性参政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和国家文明的尺度。早在18世纪之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就曾说过:“某一时代的社会进步和变迁是同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相适应的,而社会制度的衰落是同妇女自由减少的程度相适应的。”本文就选取了女性乡镇党委书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进行研究。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乡镇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领导政权,是国家意志在基层最直接的窗口和输出终端,这就使得制度规定和方针政策地变化给女性参政所带来的影响在乡镇基层反映得更为直接,更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女性乡镇党委书记这一特定的群体进行深度的剖析,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了解制度变化给女性参政带来影响,也能从中管窥基层女干部参政的特点和规律。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乡镇党委书记等相关概念做一个定义。其次简要分析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女性参政的理论渊源,得出在基层组织中“制度规定应有女性参政”。不管是从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相关规定,还是从女性参政的理论,都反映出了“制度规定应有女人”。本文第二部分以历史时间为脉络,以女性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为评价制度对女性参政影响的指标体系,纵向地分析历史中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变迁对基层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女性参政与国家意志取得了同频共振的景象,而大幅度推动了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的群体化;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人民公社的成立,国家制度、政策陷入动荡之中,引起了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的迷茫;随着1982年宪法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了乡镇政权体制,这种制度的重建振奋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女性乡镇党委书记,但是由于“差额选举”的出现,又使得她们陷入了迷惘;进入21世纪后,基层乡镇党委书记选拔任用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比如“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公开选举”等,这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创新,促使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开始主动突破制度的藩篱。本文第三部分选取当下的时间节点,通过统计调查分析与访谈式调查,以女性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为评价指标,探究当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保护女性制度给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带来的困境。首先对促进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发展的保护性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再对这些实际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第四部分对当下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保护女性政策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在把握基本规律的同时更要抓住特殊规律,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完善女性参政法律保障的实施细节、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女干部的配套制度(比如培训制度、后备制度、考察制度、交流制度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女性参政能力的专向教育与培训、加大监督执行力度,明确惩戒措施。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在国家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制度、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探究,我国女性参政特别是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在制度变迁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机遇,通过实证分析与深入挖掘第一手资料来分析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在选拔、任用、培养、交流、退休等参政轨迹中各个方面遇到的障碍,进而对女性参政保护性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女性乡镇党委书记 制度分析 自我认知 社会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68;D26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引言10-21
- (一)选题缘由10-11
- (二)研究综述11-17
- (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7-19
-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19
- (五)研究的基本方法19-20
-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20-21
- 二.制度发展与女性参政的理论建构21-28
- (一)理论基础21-24
- (二)分析框架24-26
- (三)分析模型26-28
- 三.非正式制度因素中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的身份认同28-39
- (一)个人因素: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对自我身份的认知28-32
- (二)家庭因素:配偶对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的身份认同32-36
- (三)社会因素:同事对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的身份认同36-39
- 四.正式制度下女性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困境39-51
- (一)女性参政正式法律制度的发展变迁39-41
- (二)正式制度在实际中的执行情况分析41-44
- (三)正式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44-51
- 五.分析女性乡镇党委书记相关制度的启示51-55
- (一)把握基本规律——完善正式制度的原则性51-52
- (二)抓住特殊规律——紧扣非正式制度的灵活性52-53
- (三)立足最终归宿——还原女性权利制度保护的本真53-55
- 附录55-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静;;浅析我国女性参政中“权力尖端缺损”现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丽琴;;制度框架下的“无知少女”现象研究——基于湖北省女性领导干部的访谈[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2期
3 徐雅芬,董建辉;女性主义与权力——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董妙玲;建国以来妇女干部选拔任用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燕;;当代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西方到中国[J];学习与探索;2008年02期
6 张翠;;近年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江泽民;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成员和妇女八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摘要)[J];中国妇运;1998年10期
8 张晓玲;21世纪世界妇女参政前景展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平燕;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4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06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