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革命话语建构(1927-1935)

发布时间:2017-11-01 13:09

  本文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革命话语建构(1927-1935)


  更多相关文章: 革命话语 苏维埃 共产国际 阶级矛盾 新民主主义


【摘要】: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时,通过国民革命解放工农民众的理想已化为泡影,中共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重新审视中国的国情、解释其革命的性质,为革命制造动力,使中国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群都明了自己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在国民革命期间,中共建立的革命话语体系未能全面超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框架,“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主题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1927年以后,一方面中共大量借用俄国的革命学说,使自己的话语体系逐渐丰满;另一方面,俄式话语不能完美匹配中国国情的问题也困扰着中国革命者。在革命理论与实践行动“鞋不适脚”的困境下,中共建设苏维埃革命政权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并在反围剿战争失利后被迫走上长征的道路,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也正是惨痛的教训迫使共产党人深刻反思了俄式革命话语的得失,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诞生,最终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话语体系,在抗战爆发的前夕将阶级革命与爱国斗争结合,凝聚了革命的力量。本文试图还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革命话语建构的大背景,主要说明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政治上的困境和理论建构上的障碍,解释来自苏俄、共产国际的外部影响和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内部影响;第二部分是革命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涵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形态、革命依靠怎样的手段实现、革命依靠哪些阶级的力量来实现等,兼论遵义会议前后革命话语的变化;第三部分探讨革命话语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第四部分总结了中共在这一时期创造和完善革命话语积累的经验教训,主要突出中共对中国国情的解读和把握,以及成功地将俄式话语转化为中国特色的过程。
【关键词】:革命话语 苏维埃 共产国际 阶级矛盾 新民主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背景11-20
  • (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革命话语的改造11-12
  • (二) 苏俄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2-14
  • (三) 中国革命者对苏俄革命思想的理解14-19
  • (四) 小结19-20
  •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过程20-40
  • (一) 革命性质与革命任务的确定20-24
  • (二) 革命斗争的对象24-32
  • (三) 革命依靠的力量32-36
  • (四) 遵义会议后革命话语的转变36-39
  • (五) 小结39-40
  •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特点40-43
  • (一) 革命话语的建构伴随着苏联方面的影响40-41
  • (二) 革命话语的不断成熟体现了中共自主意识的增长41-42
  • (三) 革命话语在本土化上取得了飞跃42-43
  •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意义43-45
  • (一)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43-44
  • (二) 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发端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在校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雪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兼论毛泽东民主革命实践的话语体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吴永;;论中共在1921—1949年建构“人民”话语的特点及意义[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3 李军林;;传统革命话语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超越[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德虎;群众话语变迁与政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6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126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