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1:05
本文关键词: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报刊传播 文艺 新闻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采用历史的脉络,穿插其早期的思想历程,来分析瞿秋白为何会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当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又是怎样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这样的传播活动对当时乃至以后甚至当下的理念传播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研究首先得出,早年的悲惨生活给他带来了无产阶级的身份认同,蛰居北京的三年时间使他变成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五四的陡然爆发使他转向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创办民主报刊《新社会》时他的思想又开始倾向于马克思主义,最后作为旅俄记者在莫斯科经历了两年社会主义建设后终向共产主义者蜕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探究其思想的成因后,瞿秋白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的历程也更为清晰,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主编《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左联时期,他通过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在上海开辟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新战场,成为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补充;在苏区,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出发,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改版思路,并着手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雄辩地证明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对其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的分析和梳理,最终得出结论,瞿秋白“内圣外王”的思想内核决定了其传播思维的二元化,而这种二元化代入其传播活动中,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抑”,又包含马克思主义者不妥协的“扬”,成为其传播活动中的一大矛盾,因此必须“扬弃”这种矛盾,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不同方式如报刊、论战等方式传播马克主义。瞿秋白的一生正是为此努力,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为马列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马列主义与国内一般平民相结合,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源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291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29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