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研究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向导》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早公开发行的党报,在其存在的大约五年时间里,见证了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并逐渐蓬勃发展的过程。本文立足于中共早期报刊传播史,以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作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史料综合分析法、学科综合法等方法,对《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了《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课题来源以及国内外对此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研究内容以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以《向导》主编蔡和森及报刊主笔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满腔热忱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第三部分主要论及《向导》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实践的过程。一大批在国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的进步知识青年,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过程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对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系统地宣传,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对国民革命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宣传和发动作用。第四部分评价了《向导》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此部分主要论及了《向导》作为党刊的特点,它作为党的舆论指导机关,理论宣传要有价值,要坚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利益出发,走群众路线。《向导》文章文笔犀利短小精悍,具备很强的战斗风格,同时又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今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向导》正是由于它独特的受众定位以及强有力的口号动员,才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编撰群体,他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向导》创办到停办的五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国共合作由酝酿、建立、发展到破裂。《向导》作为中共最早公开发行的机关报纸,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D2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柱;;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桥;;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J];世纪桥;2012年23期
3 白树震;论李达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4 曹金国;王玉贵;;恽代英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贡献——以利群书社为中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5 李向勇;;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高校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2期
6 谢加书;;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日常生活理论视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杨爽;;恽代英马克思主义传播方法研究[J];党史文苑;2010年14期
8 谭军;;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石维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上)[J];人民政坛;2011年05期
10 徐建飞;;历史与逻辑框架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视野[J];南方论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荫明;;论李大钊的知识准备与马克思主义传播[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2 赵立栋;;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恩格斯[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3 曹金国;王玉贵;;恽代英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重要贡献——以利群书社为中心[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孟然;干部培训与马克思主义传播[N];组织人事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逸吟;用生命浇灌信仰之花[N];光明日报;2014年
3 宋键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创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费士廷 王雁翔 通讯员 谭昌训;心随云水长 公忠不可忘[N];解放军报;2011年
5 江苏省军区政治部 宋修明;用战士的语言讲理论[N];解放军报;2008年
6 念德 中共中央编译局;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和国统区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文学博士 吴海勇;党史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上)[N];中国档案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黄纯芳;献身伟业 建党先声[N];湖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高宇;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雪菲;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中国化”问题[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刘理达;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5 谢菲;《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海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知识分子革命化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8 李诺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邢佳;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韧;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9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31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