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土地改革研究(1946年-1949年)
本文关键词:阜平县土地改革研究(1946年-1949年)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阜平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土地改革时期,在中共中央与晋察冀边区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聂荣臻率部进驻阜平,初期便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大大减轻了贫苦农民的生活负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抗战胜利后,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共产党鼓励群众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在执行“五四指示”的过程中,同地主恶霸进行了坚决斗争,对开明地主,主张其“献地”,农民进一步获得生产资料。后来经历了“五月复查”的错误后,阜平县委在中共中央和晋察冀的指导下迅速总结经验、调整政策。从1946年春开始到1948年12月全县进行土地平分,经过清算、复查、纠偏三个阶段,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经土改,共清算出地主富农的土地2.28万亩,分给贫苦农民,封建制生产关系得到彻底改变。农民翻身获得土地,极大的支援了抗战胜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土地改革积累了经验。 本文在认真研读大量文献和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史料阐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46年——1949年阜平县的整个土地改革进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出现的错误问题根源以及成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阜平县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1946年阜平县在土地改革前的状况,阜平的社会状况,阜平当时的土地占有状况、土地剥削方式、经过减租减息后的效果,当时国共两党的战争形势。从以上方面将阜平土地改革的背景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为介绍阜平土地改革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介绍了阜平从1946年到1949年土地改革的主要进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执行“五四指示”,这个时期恰是国共两党关系紧张时期,对执行前阜平各阶层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执行的过程中,阜平在晋察冀中央的指导下依据阜平真实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有序土改,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强调“献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二阶段:五月复查,此阶段由于在思想上、组织上、调查研究上的准备不足,导致了大的曲折,对此次运动中的错误根源进行了分析。第三阶段:彻底平分土地,顺应战争形势和农民愿望,阜平根据自身特点与新解放区加以区分的进行了土改,以二区土改为例,介绍了阜平土地改革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同时介绍了阜平土地会议,三县土地改革汇报会以及阜平在土地改革中好的做法。第四阶段:土改结束工作,阜平县委着重处理土改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同时结合整党工作。 第三部分:对阜平土改的总体评价,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是农民翻身,妇女得到解放。农民不仅从经济上得到了解放,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可以维持生产生活,从政治上,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农民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获得了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经验。在分配土地过程中,将妇女发动起来参与运动和斗争,同时分配给妇女与男子一样的土地,妇女逐步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参与各项生产活动。二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农民踊跃支前。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和工具,生产热情高涨,同时感谢共产党领导他们获得了土地,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更加期盼,对战争的支援也更加热切,阜平作为可靠的后方,为前线输送了大批粮食、物资和战士。三是党的队伍建设得到改善,将整党与土地改革相结合,纯洁了党的队伍,改善了作风,使共产党的基层政权得到加强和巩固,能更有力的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四是阜平成为新中国土地改革的试验田,阜平县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共中央和晋察冀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共中央领导在此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大批的优秀干部在此蹲点亲自参与土地改革,他们将阜平的土地改革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用于此后的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中。五是对群众运动和群众路线的运用逐步成熟起来。在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过程中,在处理群众运动与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中积累了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赵志泉;企业联盟、企业集团与“共谋垄断”的边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朱寒冬;;陈独秀、青年毛泽东文化政治思想之比较[J];安徽史学;1993年01期
6 李振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亚;;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内在本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葛贤平;高明生;;刘少奇对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许福海;;试论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建构(1937-1945)[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D];南京大学;2010年
7 尕锋盘山;中国共产党典型宣传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文玉;周恩来的人民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5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33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