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要素与功能
本文关键词:论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要素与功能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党内政治生活是政党内部常态化、系统化的互动方式和关系状态,是政治性与常态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综合性和主导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团结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党内政治生活由主体、客体、内容、规范、环境诸要素构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和整体。在执政党层面,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外的执政合法性和对内的管党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在党组织层面,党内政治生活具有教育管理、激励锻炼、甄别鉴定功能和树立党组织自身权威特别是中央权威的功能;在党员干部个体层面,党内政治生活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等多方面的功能。
[Abstract]:The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is the regular, systematic interactive way and the relationship state within the party, the unity of politics and normality, the unif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and guidance, and the unity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leading. The unity of stability and variety, unity of unity and struggle. The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is composed of the main body, object, content, norm, environment and so on. It is an organic system and a whole at the level of the ruling party. The functions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xternal ruling legitimacy, the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At the party organization level, the party political life ha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ncouragement and exercise,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own authority, especially the central authority.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party political life ha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self education, self reform, self promo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研究”[项目编号:14AZD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262.6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制度和理论相辅相成,制度需要理论作为基础,需要理论提供合法性论证;理论需要具体化为制度,实现引领和指导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明伟;;网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J];理论学刊;2002年02期
2 李昭伟;整合政治参与 建设政治文明[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3 祁林德;政治文明建设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包载;政治文明的层面[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Z2期
5 虞崇胜;;政治因文明而进步,文明因政治而生辉——政治与文明[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6 张建贤;论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兵;关于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几点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4年02期
8 汪闻生;;政治文明的涵义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特定内容[J];上海人大月刊;2004年05期
9 亓光;池忠军;;政治生活的目的:何种公共性与如何合理[J];学术交流;2007年09期
10 许耀桐;;政治变迁应从激进化转向渐进化——新政治观还须加强的两个方面[J];人民论坛;2012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黄丽清;;政治也可以生活化[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8 武立静;;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9 王建民;;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得讲政治[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10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教授 桑玉成;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傅达林;从代表委员座位调整看政治惯例变革[N];各界导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N];人民日报;2014年
4 本报评论员;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N];解放军报;2014年
5 本报评论员;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N];人民日报;2014年
6 本报评论员;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N];河南日报;2014年
7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张永刚;坚决抵制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N];河南日报;2014年
8 对话人 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主任 谢春涛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斌雄 本报记者 孟德成 王_g;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N];浙江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江琳;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来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7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斌;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8年
2 耿静;新时期河北省农民政治参与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马姝悦;中国共产党加强纯洁性建设的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郑宪卫;南京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张敦伟;革命在别处:国家政治中的抗争与妥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康亮;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陈妮娜;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引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其沅;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玲;村民自治中宁夏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盛积芳;80后一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心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0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1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