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三重要求
本文关键词: 实事求是 真话 证据 实践 出处:《理论探索》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坚持实事求是要满足三重要求:道德层面要求讲真话,这是实事求是的应有之义,讲真话必须勇于纠错,要有制度保证,落实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讲真话的责任;规范层面要求讲证据,就是用证据说话,这是甄别真理和谬误的规范和方法,讲证据具有过程性,人民群众的实践就是活生生的证据;事实层面要求重实践,尊重实践效果对人的批判,重实践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基础,实践必须理解为持续的,是以生存发展为目的的对象性活动。
[Abstract]:Insist on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o meet the three requirements: moral requirements to tell the truth, this is the due meaning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elling the truth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correct errors, there must b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To fulfill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lling the truth to the broad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and leading cadres; It is the norm and method to distinguish truth and falsehood,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people is living evidence. The fact level requires emphasizing practice, respecting the criticism of practice effect on human beings, emphasizing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people's practice, and practice must be understood as continuous, and it is an object activity with the aim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
【分类号】:D261
【正文快照】: 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有时候我们党在坚持实事求是方面做得比较好,有时候做得不够好,这固然与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有关,但同时也与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把握有关。工作实际中,有些领导干部以实事求是之名行违背实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2 蔺剑;揭开证据学新的一页——评《新证据学论纲》[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5期
3 朱叶;证据学复习指南Ⅰ[J];当代电大;2003年04期
4 裴苍龄;;从实质证据观到实质真实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6期
5 徐鹤喃;;证据的形式与实质[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毛淑玲;;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的逻辑判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栗甲;;司法的科学化——证据学之路[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8 刘为军;;论证据学的行为科学基础[J];政法学刊;2009年05期
9 薛晓蔚;;为证据概念再定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郑延培;;论远程开放教育《证据学》教学方法[J];天津电大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秋香;;构建完善电子数据证据技术体系的构想[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伟;赵学英;;数字化证据获取技术分析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符庆丹;;从证据学角度看病案保管工作[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翔;我国证据学面临大发展[N];法制日报;2000年
2 严华;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学术研讨会[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何家弘;我与证据学的缘分[N];法制日报;2012年
4 记者 尹铮 李和仁;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研讨会[N];检察日报;2000年
5 牛长涛 陈书恒;靠扎实证据提升办案质量[N];检察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郭士辉;《证据规定》运行八年得与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明福;一起离婚案的启示[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8 汪建成 谢安平;思辨为本 濯旧出新[N];检察日报;2001年
9 张国明 刘勇;自认的属性与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李秀娟;廉洁测试的证据学运用[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钟超学;建立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宏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婧;证据犯罪的司法认定[D];烟台大学;2013年
4 王婧;证据犯罪及其体系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向红;刑事诉讼创新思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3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4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