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事实与真相的双重考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环县事变探实

发布时间:2018-01-23 03:51

  本文关键词: 环县事变 陕甘宁边区 基层政权 乡土社会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环县事变,因国民党军事摩擦以及税收负担和征粮工作失当引起。然则在事变的陈述意义与陈述真相之间,却涵括着诸多体现历史真相的事实集合。这些事实集合,不仅是厘清事变原委的深层本相,也是联接陈述意义与陈述真相之间的逻辑基础。进一步追寻,中共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社会生态异常复杂的乡土社会开展革命,必然会呈现出革命与乡土规则之间融合、矛盾乃至相互冲突的复杂关系。这也表明,传统乡土规则在没有得到彻底改造之前,即便是中共革命向基层社会的强力渗透,同样会面临"内卷化"危机。
[Abstract]:The Huanxian incident was caused by the Kuomintang's military friction and improper tax burden and grain collection, but between the stated significance of the incident and the statement of the truth. These facts are not only to clarify the deep nature of the incident, but also to link the logical basis betwee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atement and the statement of tru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extremely backward, the social ecology extremely complex local society carries on the revolution, will inevitably present the revolution and the local rule fusi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even the mutual conflict complex relations, this also indicated. Before the traditional local rules are thoroughly reformed, even the strong infiltr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to the grassroots society will also face a crisis of "internaliz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3FDJ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
【正文快照】: 由“事实”走向“真相”,再由“真相”而达到某种“意义”的集合,无疑是构成历史研究的生命所在,也是历史学者一直孜孜以求的学术目标。本文所要追寻的是发生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的环县事变。这次事变是一起严重的群体性哗变事件,也是自陕甘宁边区成立以来所仅见的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蓓;;论党报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作用——基于《晋察冀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内容分析[J];编辑之友;2012年03期

2 臧娜;;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改革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豆庆升;;中国共产党执政陕甘宁边区初期社会生态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夏松涛;;塑造新延安:抗战时期共产党举办的展览会与延安形象的构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03期

5 刘媛;;延安时期的民众教育及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黄正林;;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1期

7 江沛;迟晓静;;国内抗战时期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5-2006[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2期

8 万妮娜;;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2期

9 黄志辉;;以诗维权:代耕粮农的政治文学及其国家想象[J];开放时代;2012年05期

10 豆庆升;;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经验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众;1950~1957年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宝利;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1921-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储诚炜;新中国农民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彭红波;中国转型期的国家动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把增强;困局与应对: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8 徐爱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女性教育主流化运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王玉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认知与革命模式的探寻(1921-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燕;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亮;抗战初期湖南省政府民众动员研究(1937-1938)[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高其荣;论土地斗争中党对中农的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彭绍辉;抗战与民众动员[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尚右;安徽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亚;论中国戏曲艺术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徐建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教育考察[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巧俊;乡土社会的掘墓人[J];乡镇论坛;2005年18期

2 边芳;王露璐;;新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的冲突与整合[J];理论导刊;2010年05期

3 刘岩峰;齐晓亮;;礼治:从文本到习俗——乡土社会中“礼”文化的社会功能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4 苏哲;;乡土自洽——系统观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自组织[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蔡杰,刘磊;乡土社会冲突与诉讼的再冲突解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张曙,陈俊康;程序法改革与中国的乡土社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黄伟文;;乡土社会中的法与理——一次乡村调查引发的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王斐;;当代乡土社会的规则冲突及其演变——以一起乡民诉讼为例[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9 王珂珂;;我国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解决现状透析[J];理论与改革;2006年06期

10 杨海莲;;浅议乡土社会与法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小云;;“守土离乡”中的性别失衡[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2 覃爱能;;用传统美德教育引领农村学生融入乡土社会[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C];2011年

3 费孝通;;历史·现实·理论——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4 孙海波;;想象法律:兼评《马背上的法庭》[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5 姜裕富;;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快速城市化导致“去根化”社会[N];中国经营报;2011年

2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昕;适应乡土社会的能动司法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孙海龙;构建中国乡土司法[N];法制日报;2012年

4 赵华宾;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村民自治 [N];中国社会报;2002年

5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 李玉文;乡土社会重情重理 贴近群众案结事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乡土社会”:渴盼法律知识的及时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潘怀平;“乡土法官”话语的引入与图景[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夏玉珍 刘小峰;费孝通与“熟人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杨文文;学者把脉:乡民艺术路向何方[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记者 卢晓平;乡土社会是产业资本危机软着陆载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俊秀;现代乡土社会解读[D];武汉大学;2010年

2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徐薇;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吕德文;治理钉子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芳;新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的冲突与整合[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杨斌彦;后乡土社会国家法角色定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思明;民间信仰:乡土社会的“热闹”在延续[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李红梅;超越乡土社会:大都市近郊村社共同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志永;乡土社会法律缺失的理性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卞胜军;乡土社会礼俗消费现象的解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俊蕊;乡土社会中的调解和审判[D];湖南大学;2007年

8 耿鹏鹏;博弈、妥协与重建[D];山西大学;2012年

9 邓勇;农村经纪人主导的市场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苑振娜;乡土社会场域下的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6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56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6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