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协同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当代中国 权力腐败 反腐倡廉 协同性 廉洁政治 出处:《兰州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廉洁兴邦、腐败丧权,是古今中外政权运行的必然规律。治理腐败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执政党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项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性事业。廉洁政治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世代先贤为此孜孜以求、铢积寸累。对于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作为时代的“常识”毋庸赘言。对于腐败治理中的困境,至今尚未找到理想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没有一种法律或制度是天衣无缝的,可以有效规训权力、规范行为;也没有一种道德或伦理是自发而成的,可以彻底征服人心、调节贪望。当然,健全而完善的防治措施本身并不代表着反腐倡廉的有效性,丰富而多样的治理路径也不意味着就能形成应有的“聚合力”。在中国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治理腐败的进程中,协同性已成为科学和有效治理腐败的内在诉求。本文从权力形态的分化中理清腐败生发的多重逻辑,在多元原因解析、多种防治方式协同、多元治理主体互动的维度上探析反腐倡廉协同性的实现机制,以增强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权力作为腐败的核心要素,在现代性境遇下发生了多元分化,腐败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化。本文立足权力本身,通过对不同时空和制度语境下腐败与廉政的内涵检视和逻辑分析,阐明“反腐”与“倡廉”的一致性和互成性。在比较分析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德性制约权力、以文化制约权力、以政策制约权力的理论基础、实现形式、实践局限的基础上指出,协同性作为整体性的重要表征,是事物系统及各系统诸要素之间的配合、协调,使得多种力量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于单一要素功能总和的协同效应。增强反腐倡廉的协同性,是实现“惩防并举”与“标本兼治”的内在诉求。协同性理论是以哈肯的协同学为根基,并包括政治系统论、社会工程论、空间生产论、交往实践论中的协同性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德法共治、西方制度伦理和马克思主义廉政建设思想的整体性思想。反腐倡廉协同性是以彰显公共权力的政道为目标,运用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把众多具有善政取向的防治举措和治理主体协同起来,在防治权力滥用、建设廉洁政治实践中呈现出来的整体效应。具体包括制度建构的协同性、过程机制的协同性、实践主体的协同性。为了实现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有效化和廉价化,就必须从权力腐败生发的心灵场、物理场、心物场中形成制度建构、过程机制与治理主体之间多维的动态的协同性,通过预防、监督、惩处、教育和保障机制的有机互成来实现治理对策的高度协同。当代中国的腐败是普遍性机理和特殊性元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决定着中国在治理腐败的目标、方略和路径选择上的特殊性。制度反腐、过程防腐与文化倡廉作为主要实现方式,存在着实践中的困境,诸如制度反腐缺乏支撑制度执行力的法治精神和过程机制,文化倡廉缺乏人文化成的廉洁教育和制度实践,运动反腐缺乏过程防腐的长效机制和法制保障。针对以上不足,需要以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为主线,在预防、监督、惩处、教育、保障五个维度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同机制。在预防机制上,重在推进政务公开的法制化和信息化、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干部任用的制度化与公开化;在监督机制上,横向层面加强监督权的制衡力和制度保障,纵向层面推进中央巡视监督的常态化和全面化,空间维度推进多元监督力量的网络化和动态化;在惩处机制上,坚持一视同仁与依法严惩的原则统一,坚持党纪处分与国法惩治的内容统一,坚持制度惩处与公开透明的方式统一;在教育机制上,坚持政治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警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行为示范与环境育人相结合;在保障机制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协同的领导原则;坚持“长期规划”与“五年计划”协同的战略原则;坚持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协同的实践原则。在全面治理腐败的进程中,制度建设要充分考量过程防腐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完善系列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对既有制度体系的清理和整合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政务公开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文化倡廉重在坚持执政为民来扬弃“官本位”文化,坚持依法行政来杜绝权力“潜规则”,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廉洁价值观。廉政文化的育成依托于公职人员的为民务实清廉,通过廉洁职业文化养成实现干部清正,通过廉洁政治文化生成实现政府清廉,通过廉洁社会文化育成实现政治清明。总之,社会主义制度下政道逻辑决定着建设廉洁政治的可预期性。悠久而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复杂的国情差异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举措和单向行动。本文通过回到权力本身,建构反腐倡廉协同性的基础理论,探寻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协同性机制,增强反腐倡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旨在让权力成为建构优良公共生活、承载人民福祉的力量。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orruption and corruption is a historical undertaking that supports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 In this paper , it is a historic undertaking to support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 On the mechanism of prevention , supervision , punishment , education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 the author insists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 the coordination of process mechanism and the cooperation of practice subject .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rruption ,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oper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nti - corruption and clean society .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可平;增量政治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2 马云志;马克思的政治自由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汪民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1期
4 朱光磊;;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论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5 雷大川;;中国传统“文治”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敏昌;杜哲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创新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7 李三达;;阶级秩序的再生产——兼评两种“读书无用论”[J];读书;2014年03期
8 李景治;加强党内监督和防治腐败的重大战略举措——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J];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9 赵虎吉;论政治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J];教学与研究;2005年07期
10 李江涛;论政府能力[J];开放时代;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刘鹏;结构性腐败论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8 匡科;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程金福;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1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6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