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实现的逻辑:以群众工作构建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
本文关键词: 利益实现 群众工作 基层民主 社会基础 出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主是在人的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建构民主的前提条件是要创造和培植民主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社会由人构成,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人在民主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群众利益是民主的社会基础的根本。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基层民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规范基层民主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在党的工作体系里,承担此角色、发挥此功能的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体系是政党直接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实践载体和工作平台。在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群众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层民主发展的有效动力,群众工作过程就是群众利益的实现过程。实现群众利益,要求党的群众工作须以政权为依托,以服务为载体,以制度为支撑,以治理为机制,以法治为保障,来创造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
[Abstract]:Democracy is developed in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prerequisite of constructing democracy is to create and cultivate the social foundation on which democracy grows. Society is made up of human beings, and man is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existence. The main position of human be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determines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mocratic society, and in the political logic of China.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role of political parti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le constantly standardizing grass-roots democracy, is also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The mass work system is the practical carrier and work platform for the political party to connect with the society directl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ss interests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mass work. The process of mass work is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To realize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the mass work of the Party must be supported by the political power, the service as the carrier and the system as the support. Take the governance as the mechanism, take the rule of law as the safeguard, creates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the grass-roots democracy.
【作者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建部;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群众工作与基层民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编号:11CZZ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批特别资助项目《群众路线与基层民主协商——基于创新型政党的使命》(编号:2013T60140)
【分类号】:D252;D621
【正文快照】: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民主的平稳有序发展,可以为中国的整体性民主建设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也只有基层民主的健康有序,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厦的坚实稳固。但是,任何民主政治都是人的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相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尚立;;制度整合发展: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使命与战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2 林尚立;赵宇峰;;政治建设的中国范式:论党建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段黎;;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张义忠;;《行政许可法》的善治理念与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刘箴;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刘祖云;;论公共行政道德责任的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金家厚,吴新叶;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帅学明;徐涛;;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李平;余健明;;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程莹;欧丹;;潮汕地区农村治理模式探析——以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西社村为个案[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陈生;陈依静;;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案例分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俞晓波;;从层级制到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以上海浦东模式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雅勤;;转型时期的地方治理:困境与出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成丽诗;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巨振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晓云;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娜;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尚立;;建构民主的政治逻辑——从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出发[J];学术界;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又贤;略论优化高校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赖晓玲;着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亲和力[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张冠;把做群众工作作为座右铭[J];先锋队;2005年17期
4 仉兴玉;做好群众工作 共建和谐社会[J];中国妇运;2005年11期
5 衣芳;王爱玲;;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论析[J];学习论坛;2005年12期
6 郭守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努力做好群众工作[J];决策探索;2005年12期
7 史济锡;构建党的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J];领导科学;2005年01期
8 张怀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强化机制建设[J];领导科学;2005年03期
9 张怀海;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机制[J];党政论坛;2005年03期
10 连晓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捷;;试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亚勇;;中国共产党农民群众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孔小红;;工会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清城;;论陈云的群众工作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建洲;;传统群众工作与党的社会工作: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初步比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顾建键;邬敏懿;;试论加强党在新经济组织群众工作的新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7 余维法;;群众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论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王彦坤;袁秀;;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考察与未来昭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9 贺少华;;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10 余维法;;群众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论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劲松;我市建立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N];济南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科;以社区为依托 把群众工作落实到基层[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韩劲松;全市群众工作研讨会召开[N];济南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雷建国 邓伟志 张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N];济南日报;2007年
5 刘敏;抓重点 讲方法 切实做好群众工作[N];眉山日报;2007年
6 薛德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N];青岛日报;2006年
7 董海;公安边防群众工作的新方法[N];人民公安报;2007年
8 陈婷;抓紧抓好做细做实群众工作[N];四川日报;2007年
9 记者 周霜;做好群众工作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台州日报;2006年
10 天祝县祁连乡党委书记 张有宗;五项举措做好群众工作[N];武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怀海;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苗政军;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春耕;执政条件下党的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宝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青;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王帅;论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群众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超华;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4 张艳君;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2年
5 张清;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姜双双;毛泽东群众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3年
7 孙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徐佐君;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视域下的群众工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陶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10 于燕;新媒体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2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6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