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本土视角与他证史料:任乃强记叙红军长征过藏区的文本考察

发布时间:2018-02-17 04:56

  本文关键词: 任乃强 红军长征 川西藏区 藏族 出处:《民族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对于红军长征过藏区史实的构建,主要依凭来自红军方面的种种记述与回忆,多为一种"自证"的史料。如何挖掘"他证"史料以印证、弥补和充实红军方面的记述与回忆,对于红军过藏区的史料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康藏研究学者任乃强于1936-1941年间形成的一个记叙红军过川西藏区的文本为线索,通过同其他相关史料的对照与参证,考察分析了红军长征过藏区的相关史实。文章发现,任乃强这一记叙红军过藏区的文本不但秉承了学者的客观、中立立场,且基于藏族民众的调查并有着当地视角,真实记述了红军过藏区的情况,对红军长征过藏区的历史研究是一条珍贵的"他证"史料。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Tibetan area of the Red Army during the long March is mainly based on various accounts and memories from the Red Army, most of which ar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self-certification." how to excavate the historical data of "other evidence" in order to confirm it? To make up for and enrich the narration and memory of the Red Army is of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Red Army's Tibetan areas. This paper takes Ren Nai, a researcher of Kang and Tibet studies, as a clue to the text describing the Red Army crossing the Sichuan and Tibet areas, which was formed between 1936 and 1941. Through comparison and evidence with other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long March Tibetan area of the Red Army. The article finds that Ren Naiqiang, the text describing the Tibetan area of the Red Army, not only inherits the objective and neutral position of the scholar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ibetan people and the local perspective, the situation of the Red Army crossing the Tibetan area is described truthfully, and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Red Army's long March Tibetan area is a precious "other card" historical dat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D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建民;;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边疆民族研究——以任乃强先生为个案的学科史讨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0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霍巍;;任乃强先生与西南考古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徐振燕;;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3 徐君;;此情可待成追忆——任乃强背后的罗泽情措[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任新建;杜永彬;;传奇坎坷 博大精湛 经世致用——任乃强的生平、学术和思想[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陈波;;广阔的天空:坚实而想象的——读任乃强先生作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任新建;;经世致用——任乃强与西康建省(论文提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杨嘉铭;;现代康藏研究的奠基人——任乃强[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谢敏;;《康藏研究月刊》述略[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杨正文;;同化问题:民国时期国族建构的思想与边疆实践——兼以任乃强先生《西康图经·同化问题》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锦萍;任乃强:为世人了解康藏开启一扇窗[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雨巧;任乃强(1894-1989)学术及其治学特点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敏;学术与时局:以《康藏研究月刊》为中心的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7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517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