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协商”:村级党组织行动逻辑的组织基础分析——以安阳“思辩堂”、瓮安“5531”模式为例
本文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党群关系 村级党组织 选择性协商 政党政治 出处:《江汉论坛》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一些村级党组织中客观上存在着选择性协商行为,即村级党组织为了达成上级的考核指标和迎合民众的利益诉求而对农村公共事务的"软指标"进行有选择的协商。村级党组织选择性协商行为产生的制度根源,一是受自上而下、垂直到底的领导体制的影响,村级党组织对上级政府部门产生依赖,不得不完成上级分派的任务,同时村级党组织面临自身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所以不得不作出选择性协商行为;二是村民基于理性考量,或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对乡村公共事务表现出冷漠态度,这也为村级党组织选择性协商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 there is a selective consultative behavior in some village - 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hina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新时期构建互动型党群关系的路径与模式研究”(13JDSZK0043)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群众观及其当代中国实践”(GDZT2014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6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迎贤;资源依赖理论的发展和贡献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周松强;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以浙江省温岭市村级“民主恳谈会”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5年05期
3 郑长忠;基层党组织转型:走出“边缘化”处境的根本出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5期
4 郭斌;宁泽逵;;村干部角色代理权重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M县的104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J];农村经济;2011年03期
5 饶旭鹏;;农户经济理性问题的理论争论与整合[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6 梁妍慧;;从“行政化”到“社会化”——创新城市社区党建领导方式[J];理论视野;2012年11期
7 齐晓瑾;蔡澍;傅春晖;;从征地过程看村干部的行动逻辑 以华东、华中三个村庄的征地事件为例[J];社会;2006年02期
8 何包钢;王春光;;中国乡村协商民主: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9 杨爱平;余雁鸿;;选择性应付: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10 姜裕富;;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李剑秋;;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3 王断元;于桂英;王文波;李维丽;李佰军;康莉;李显芬;林澍;刘继学;郑立敏;董诚义;李延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4 付建军;;农村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一种个案经验的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5 付建军;;农村党组织创新公共服务职能:背景、路径与经验——基于豫西Z村的个案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朱新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车庆陇;裴光昭;;浅析村民自治在农村社会的运行及其制度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6期
8 陈世伟;尤琳;;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村社会管理[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9 郝涛;;拆迁中村干部的角色与行为分析——基于H省Z工程的调查[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杨雅涵;殷焕举;;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研究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黄丽萍;;浙江基层民主的本土化累积及创造性转换——以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为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邓蓉敬;;温岭参与式预算的演进逻辑和绩效分析——从参与式预算审视60年来浙江民主政治的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慧凤;;关系资源对上市公司会计准则遵从压力的缓解:理论与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吴新叶;;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结构性问题及其表现——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分析[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6 郭明;;农村社会中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及限度:杜镇的案例研究——一个分析框架[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7 牟成文;;协商民主背景下提高公民民主素质的思考[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吴敏;;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五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圣勇;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结构变革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3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汪玮;转型期中国乡镇民主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杨志梁;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谢亚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徐菱涓;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孙慧敏;组织环境因素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陈世伟;土地流转背景下的村社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明;高技术集群产学研集成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艳;村民参与村务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4 程旭辉;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团体分支机构的发展策略[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永涛;产权制度与协商民主:河南邓州农村治理模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娜;“脆国家”与“碎社会”:我国难点村的治理困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璐;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覃志敏;贫困社区救灾、重建及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珍;草根民主:制度创新及内在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历史评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唐代兴;;灾疫伦理学:当代应用伦理研究新领域[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4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J];读书;2006年02期
5 张劲松,秦梦;论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的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6 杨善华,王纪芒;被动城市化过程中的村庄权力格局与村干部角色[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吴毅;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8 蔡永飞;;以执政党思维看待和支持农民组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刘少杰;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感性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潘小娟;;社区行政化问题探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开国;;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刘俊杰;;中西协商民主之比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蒋政;;协商如何联系决策?——与何包钢先生商榷[J];探索;2008年06期
4 胡迪;;浅析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5 邹宗根;;基层协商民主:功能、过程与建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6 汪进元;;传统民主的缺陷及其矫正[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马黎晖;;论新疆科技创新进程中协商民主的作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陶建兵;陈路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党际民主协商之发展和完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刘秀玲;;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与理论基础[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韩志明;潘玉华;;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及其实践——以天津市情况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潘建荣;协商民主视角下的“一事一议”村务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艳;昆明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3 李慧;公民社会中的协商民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家飞;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动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5 李玉玲;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的条件、困境及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世龙;人民政协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邓攀;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8 胡高峰;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党群关系优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2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53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