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抗战时期中共民族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17 23:22

  本文选题:抗战时期 切入点:民族主义 出处:《开放时代》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民族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急迫诉求,是否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成为当时判断一种政权及其政策合法与否的重要标准,能否成功地对最广大的民众进行有效的民族主义动员更是当时中国各政治势力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共理论体系中的国际主义因素及其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密切关系使之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便被国民党批判为反民族、无国家,但随着抗战的开始和扩大,它却逐步在与国民党关于民族主义的话语权之争中占据了上风,正是在此期间它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诠释获得巨大反响并成功动员了大众。本文聚焦于抗战时期中共民族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指出其在民族与国际、民族与家族之间的辨别和摸索同时导向了共产主义的中国化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民族主义探索的一种新形式。
[Abstract]: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Japanese army's large-scale invasion of China, nationalism became an urgent demand of Chinese society. Whether or not to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nationalism became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legitimacy of a regime and its policies at that time. Whether we can successfully mobilize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people through nationalism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all political forces in China at that time. Internationalism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Since 1920s, it has been criticized by the Kuomintang as anti-national. No country, but with the beginning and expansion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t gradually gained the upper hand in the struggle with the Kuomintang for the right to speak on nationalism. It was during this period that its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received a tremendous response and successfully mobilized the mass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nationalism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he discrimination and exploration between nationalities and families led to the localization of communism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deas, which embodied a new form of explo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资助,项目批准号:13@ZH028
【分类号】:D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侯惠勤;;关于举旗问题的理论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杨华山;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二难困境——晚清专利与官利制度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钟哲明;;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斛建军;农民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回答(上)[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7期

2 ;第二届国际电子治理理论与实践会议将于年底在开罗召开[J];电子政务;2008年05期

3 林芳;章光园;;浅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形态及其果效[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余育德;;“结合”比“联系”更全面——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5 ;站在理论与实践的前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年07期

6 杨宝荣;现实与未来并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与南非学者就未来合作举行座谈[J];西亚非洲;2004年03期

7 卡洛尔·兰克,马约生;冲突化解的理论与实践[J];学海;2004年03期

8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当代广西;2004年18期

9 常和平;;理论与实践关系探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10 柴焰;;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理论学习;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建兰;;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光;;落实“十七大”精神,繁荣经济科学研究——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3 任建兰;;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李仲铨;;年鉴理论与实践初探[A];云南省首次年鉴学术讨论会暨地州市县“概况”编撰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四次会议开幕词(代序)[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陈贤华;;秘书学习的原则和方法[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谭崇台;;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一次会议开幕词[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9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词(代序)[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10 ;第三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评选活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戎杰;“马上就办”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N];福州日报;2014年

2 记者 邱环;市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第二次理论研讨会召开[N];宜宾日报;2014年

3 西沐;强化文化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刘德好;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N];解放军报;2003年

5 李章军;中直工委举办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班[N];人民日报;2007年

6 记者 许震宁邋通讯员 可斌 从政 庞博;金陵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论坛开幕[N];南京日报;2007年

7 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范予谦;经济学家聚沪研讨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罗静雯;为丰富党建理论与实践贡献更多智慧[N];重庆日报;2011年

9 广安市政协副主席 何群;加强政协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的思考[N];四川政协报;200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黄晓勇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刘迎秋;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银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健;民事调解理论与实践偏差问题的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2 刘文明;现代知识观念下理论与实践关系探讨[D];天津大学;2012年

3 朱海燕;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证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4 刘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问题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睿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D];辽宁工业大学;2015年

6 吴成九;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严;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继虎;自主创新理论与实践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乔晓琼;知识的检验与评价关系略论[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1626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26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