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指导抗战的不朽篇章——重温《论持久战》

发布时间:2018-03-22 08:29

  本文选题:《论持久战》 切入点:淞沪会战 出处:《中华魂》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论持久战》,深感这部光辉著作对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所起的巨大指导作用和今天的思想光芒。一、《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一)《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1938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的第十个月。在军事上,一方面日军进攻势头凶猛,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继陷落,淞沪会战失败,徐州会战失败,
[Abstract]:On the occas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Reviewing Mao Zedong's "on protracted War", I am deeply aware of the great guiding role played by this brilliant work in the Chinese people's efforts to win the great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light of today's thinking. 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on the protracted War" (.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rotracted War May 1938,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entered the tenth month of the all-out War of Resistance. Militarily, on the one hand, the Japanese offensive momentum was fierce. Beijing, Tianjin, Shanghai, Nanjing fell one after another, the Battle of Shanghai and the Battle of Shanghai failed, and the Battle of Xuzhou failed.
【分类号】:A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娟;;浅谈《论持久战》一文的哲学思想[J];沧桑;2007年04期

2 许文昌;唐啸;贾染;;《论持久战》折射出来的宣传艺术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3 田伯泰;正确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重读《论持久战》[J];中州学刊;1981年02期

4 韩景昌;学习《论持久战》的辩证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5 康洪武;;科学决策和领导的思维方法——关于《论持久战》的辩证逻辑分析[J];晋阳学刊;1986年01期

6 陈柏灵;;科学的预见 深刻的启迪——重读《论持久战》[J];学习与研究;1992年07期

7 康洪武;《论持久战》辩证逻辑的科学结晶[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02期

8 宋翠梅,李景亮;浅析《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思想[J];阴山学刊;1994年04期

9 冯国瑞;《论持久战》与社会主义实践[J];晋阳学刊;1996年01期

10 高庆刚,刘焕莹;《论持久战》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J];社会科学论坛;199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永振;;《论持久战》辩证逻辑思想研究述评[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杨超;;思想的精华理论的高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与《论持久战》之比较研究[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3年

3 赵彦亮;张振铎;;《论持久战》——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的辩证统一[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4 黄成;;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辩证逻辑思想分析[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的由来[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平志;《论持久战》的最早版本[N];湖南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论持久战》写作发表的前前后后[N];光明日报;2014年

3 周惠斌;《论持久战》英译本的由来[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生祥;《论持久战》英译活动: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韩亚光;《论持久战》的当代意义[N];团结报;2007年

6 光明日报记者 倪迅 新华社记者 翟伟;《论持久战》发表后的反响[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韩伯成;重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N];驻马店日报;2005年

8 杨琳;盛原成钢琴家全因《论持久战》[N];中国邮政报;2006年

9 国家图书馆 黄霞;《论持久战》的最早版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唐洲雁;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历史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雪晶;《论持久战》英译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许丹妮;《论持久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7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47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7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