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中国革命中的乡村动员: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3-25 00:07

  本文选题:中国革命 切入点:乡村动员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中国革命得以成功,关键在于中共强大而有效的民众动员能力。从抗战到内战,中共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动员策略。抗战时期主要是以抗日救亡激发农民的民族情感、以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以群众路线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内战时期主要是以土地改革进行利益导向的动员、以阶级划分进行身份导向的动员、以诉苦清算进行情感导向的动员。整个革命年代,中共乡村动员又呈现出超越不同阶段的延续性特征。无论抗战还是内战,中共乡村动员都以获取农民的参与性支持、认同性支持和物质性支持为基本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又总是以利益之满足、身份之建构、情感之唤起作为基本的动员手段。
[Abstract]: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lies in the CPC's strong and effective ability to mobilize the people, from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o the Civil Wa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opted different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tim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main purpose was to stimulate the national feelings of the peasants, to reduce the rent and interest and to mee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asants with a reasonable burden. Promoting th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y the mass line; during the civil war, it was mainly the land reform to mobilize the interests, the class division to carry out the position-oriented mobilization, and the grievance settlement to carry out the emotion-oriented mobilization. The rural mob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ity beyond different stages. Whether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or in the civil war, the basic goal of rural mob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o obtain farmers' participatory support, consensual support and material support;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basic means of mobilization are the satisfaction of interest,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and the arousal of emo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10CZS021) 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有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翟彦;;传统农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价值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妮艳;;陈诚与台湾土地改革[J];才智;2012年14期

4 李佳妮;肖六亿;;人地结合模式与农村经济效率[J];创新;2011年02期

5 马军红;;民主革命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及现实意义[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8期

6 郑向东;申群喜;;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土地所有权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J];党史文苑;2008年22期

7 李里峰;;华北“土改”运动中的贫农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8 武力;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土地分散趋势及其原因[J];古今农业;2004年03期

9 高石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对农家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J];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10 常明明;;集中抑或分散:土改前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再探讨——以中南区为中心[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关景灵;;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土地革命[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佩国;;20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张神根;;中国共产党致力改善民生的90年[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5 孔昕;;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土地思想及其历史影响[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年

6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王友明;;试析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济绩效——以山东解放区莒南县为个案[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邱建立;民国时期租栈制度在苏南的动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兰玲;我国农地两权关系演变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忠禹;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村民自治权保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法威;平均地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郝正春;经验、技术与权力:晋中新区之土改运作[D];山西大学;2011年

8 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9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廖丙红;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整党运动中的党群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丽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征购土地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富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认知与革命模式的探寻(1921-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通祖;中央苏区土地法宣传通俗化研究(1927-1934)[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海军;战后苏南“二五减租”的困境(1945-1949)[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获取新解放区农民政治认同的方法(1949-1952)[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飞;山西临县1946-1948年的土地改革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峰;晋绥解放区土改的考察(1946-1948)[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庆平;中国近代的农业危机[J];中国农史;198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文红;如何看待中国革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姚曙光;香港与中国革命的独特关系[J];云梦学刊;1996年03期

3 韦湘燕;“两个务必”与中国革命的胜利[J];改革与战略;2004年01期

4 常安;;建国年代的政治决断——新中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探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5 王文法;董秀梅;李现云;;试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历史渊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马静环;;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探[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7 邓智旺;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李运平;;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王开良,李跃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两步走的艰辛探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汤修元;;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的复兴[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1660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60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