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协调与社会整合:共青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色与功能
本文选题:共青团 切入点:公共政策 出处:《青年探索》2015年01期
【摘要】: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体利益的代表组织,自身转型和变革的压力与机遇共存,而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青年群体的利益所在,更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实践。在这一背景下,共青团组织应该对自己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与功能有清晰的定位和作为,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中起好利益协调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youth group, coexists with the pressure and opportunity of its own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y is the interest of the youth group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public policy. The important practice of democratizat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should clearly position and act on their roles and functions in public polic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 mak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人民团体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研究”(14YJC810010)阶段性成果 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13JBGP039)项目资助
【分类号】:D2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向民;;双重代表、资源中心与转换中介:将工会建设成枢纽性社会组织的内涵[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胡悦晗;;利益代表与社会整合——法团主义视角下的武汉工会(1945-1949)[J];社会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任怀玉;;农村社会良性整合的路径:公共空间——基于NGO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3 郑柏琼;;法团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葛先园;;法学专业教育中模拟法庭演练之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6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毛振军;;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应然表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张佳康;;转型期的“国家”概念重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10 张广辉;;意识形态合法性面临的困境及其超越[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3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彭国胜;;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与政府信任的构建——基于贵州省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于洪生;;稳定与发展:新中国在破解历史难题中前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罗峰;;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9 周W,
本文编号:168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8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