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向导》周报上的笔名“致中”与蔡和森、陈独秀考辨

发布时间:2018-05-15 18:18

  本文选题:《向导》 + 笔名“致中” ; 参考:《党的文献》2015年06期


【摘要】:《向导》周报上的笔名"致中",有人考证为邓中夏,有人推测为尹宽,更多的人认定是陈独秀。考诸"致中"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和主要思想观点,再证诸陈独秀、邓中夏和蔡和森的活动轨迹,可知《离间中俄感情之宣传》《丧尽利权之鲁案协定》《北京政变与孙曹携手说》出自蔡和森之手,《统一的国民运动》《广州事变之研究》《宪法与自治学院》为陈独秀的手笔。因此"致中"是蔡和森和陈独秀共同使用的笔名,部分署名"致中"的文章是蔡和森代陈独秀写的。
[Abstract]:The pseudonym of "Zhizhong" in the weekly newspaper "Zhizhong" was studied by some people as Deng Zhongxia, some people speculated as Yin Kuan, and more people thought it was Chen Duxiu.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nguage style, lexical features and main ideas of the articles in Zhizhong, and proves the track of Chen Duxiu, Deng Zhongxia and Cai Hese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ropaganda of dissens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Agreement on the Lu case of losing all interests; the Beijing coup and Sun Cao's hand in hand; the "Unified National Movement"; "the study of the Guangzhou incident"; "the College of Constitution and Autonomy" was written by Chen Duxiu. Therefore, "Zhizhong" is a pseudonym used by Cai Hesen and Chen Duxiu, and some of the articles signed "Zhizhong" are written by Cai Hesen on behalf of Chen Duxiu.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建树;关于识别陈独秀笔名的几点意见——兼答吴稚甫同志[J];民国档案;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寂;;五四运动前皖人与北京大学——兼论陈独秀的革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继安;;陈独秀去世:社会各界的态度与反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朱洪;;国共“党内合作”决定是正确的吗?——中共早期党史和陈独秀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杨涛;;非宗教运动与洹河流域的社会信仰变迁——兼论革命与民间信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麻星甫;;赵家楼越墙纵火第一人[J];北京党史;1989年03期

6 李自华;;《工人周刊》创刊时间的考证[J];北京党史;2011年04期

7 蒋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民族性与相互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8 尚小明;;民国时期大学哲学科系的“热”与“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9 刘家思;周桂华;周宜楠;;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刘大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周延江;;论中国共产党早期纲领的发展变化与中心工作的第一次转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郝伟锋;;中共琼崖一大与琼崖青年运动[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2 徐方平;;论董必武的民族政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3 何卓恩;;感性人格的跃升对陈独秀社会主义选择的影响[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4 李永春;暴红博;;邓中夏对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2014年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自俭;民国时期铁路工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巴杰;民国时期的店员群体研究(1920-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岳奎;革命与执政之间: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向东;中共“一大”至“五大”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12年

5 周利生;吴廷康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金荣;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衡朝阳;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文献与新视域(1978-2008)[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婷婷;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程义峰;1938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理论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春梅;国民党左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唐艳玲;陈独秀与共产国际、联共(布)关系研究(1920-1927)[D];西南大学;2011年

3 罗雪松;论陈独秀从崇拜康梁改良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志莉;中共二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于清震;中国共产党人终极关怀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玲;蔡和森与新民学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江晓峰;第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志伟;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及其动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继安;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D];安徽大学;2012年

10 耿姗姗;国民性启蒙的继承与创新[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湘炳;;再谈陈独秀的两组“佚诗”与隐居——答《亦谈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J];安徽史学;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云翠;郑超麟与《向导》周报[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4期

2 刘立丰;;论《向导》周报的宣传特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1893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893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