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经验、反思与启示
本文选题:建国以来 + 中国共青团 ; 参考:《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12期
【摘要】: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青团一以贯之的根本任务是协助执政党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自1949年青年团重建以来,就在不断破解困境中取得绩效。从整体上看,共青团在重大历史关头总能团结带领青年跟党走,总能提炼出激振人心的动员口号,总能选树出领跑时代的青年英模,总能适时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但是,也存在流于形式,工作不细致不深入,对体制外青年影响较小等不足。当代中国,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三峰叠加,共青团需要反思理想与现实、思想与利益、一元与多元、政治性与社会性等结构性矛盾,需要变革传统育人方式和思维模式。在群团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面向未来的共青团育人机制任重道远。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has been to help the ruling party train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for socialism. Since the Youth League was rebuilt in 1949, it has made progress in solving the dilemma. On the whole,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an always unite and lead the youth to follow the Party at a critical historical juncture, always extract the inspiring slogan, always select the youth models of the leading times, and always launch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ith bright themes at the right time. However, there are shortcomings such as formality, lack of detail and depth, and less influence on young people outside the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rketization, networking and globalization are the three peaks of superpositio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needs to reflect on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such as ideal and reality, thought and benefit, monism and pluralism,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so on, and need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think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t is a long way to build a future-oriented mechanism for educating people.
【作者单位】: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资料部;
【分类号】:D432.62;D29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家柱;论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必须讲学习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傅开梅,路来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凤德;邓小平论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王兴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三个代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宋一;;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青少年道德观与启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宋一;;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特色[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7 罗玉平;艰苦奋斗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张晓东,李兰芬;“以德治国”谁为主体[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9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升华[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10 蒙丹;戴钢书;;新中国成立以来理想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新建;;陈云党风忧患意识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A];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文玉;周恩来的人民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3 冯凌;江泽民武警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玉奎;苏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曲晓伟;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引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霞;民办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龚卢芳;电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黄彬冰;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丹;高校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焦学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泳;关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分析[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石兰月;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赵海霞;卡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4 石勇;刘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刘胜蓉;;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J];桂海论丛;2007年06期
6 刘文亮;;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赵肖芳;;网络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韩晓东;;影视剧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20期
9 刘柳;;论情感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及途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佘双好;陈君;张春枝;;不同职业群体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特点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勇;刘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琨;张晋芳;申玉;;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主体认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辛志勇;姜琨;刘毅;;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多主体契合性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成斌;;限度与和谐: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6 龚为纲;谭林丽;;一个对比的视角: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变化的追踪研究——荣辱观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变化[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曾锦华;;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姜琨;辛志勇;张晋芳;刘毅;;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的多元尺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婧洁;;广州、澳门两地青少年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推广和平教育正当其时[N];南方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艳;网络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2 夏纯灿;农村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陈丽君;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特征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燕凌;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东刚;网络视频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照兰;论“文革”时期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7 姜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多主体认知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周韵;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梁建华;论“快餐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1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91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