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善规与善德的统一: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互动互促的多维论析

发布时间:2018-06-18 03:10

  本文选题:中国共产党 + 依规治党 ; 参考:《理论导刊》2017年03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新形势下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具体部署,并向全党发出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号召。就当前党的建设实际来说,全面从严治党,建构良性党内政治生态,不仅要基于法治逻辑推进依规治党,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还要基于伦理道德文化高度推进以德治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进行深刻反思,只有实现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互动互促,形成"规矩他律"与"道德自律"齐头并进的协同态势,才能在法治和德治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党员干部注重廉洁自律,提高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从而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Abstract]: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de concrete arrangements for serious and standardized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issued a call to the whole Party to "continue to push forward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and jointly create a political ecology with a clear spirit." As far as the reality of party building is concerned,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 govern the party and construct a sound political ecology within the Party, we should not only push forward the party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rules and regulations based on the logic of the rule of law, strictly observe political rules and disciplines, but also advance the party administration by virtue on the basis of ethical and moral culture. Build a solid ideological and moral defense against corruption and change. From the angle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we must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ing the party according to rules and running the party by morality, and form a coordinated situation of "rule of law" and "moral self-discipline", which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It urges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pay attention to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improve party spirit cultivation, and "be qualified Party members" so as to construct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beautiful waters".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党内非制度化行为治理研究”(16CKS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庚;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社会公德观念述评[J];实事求是;2001年03期

2 汤曾;陈敏;;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3期

3 平旭;德治:历史与现实[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4 黎池;论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特点[J];湖湘论坛;2002年05期

5 黎池;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J];云梦学刊;2002年04期

6 王东生;李云凯;;试论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邢志第,峭俏;简论孔孟的德治思想[J];理论学刊;2003年05期

8 肖杰;“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9 杨怀中,曾志娥;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郭颖;论法治的道德基础[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大华;;论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吴大华;;论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刘洪志;;试论邓小平的德治思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邹永贤;;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发展[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邹永贤;;儒家德治思想之再认识[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6 岑贤安;;论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瑞芳;;论人治、法治和德治[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赵伟;;《管子》德治思想再认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9 谢菲;;试论孔子的“德治”思想[A];湖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国章;;孙中山的法治与德治思想初探[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泽民;周代德治思想述评[N];甘肃日报;2010年

2 卢忠仁;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谢晓东;从德治理想国到法治下的德治[N];光明日报;2007年

4 吕通义;儒家德治思想的合理内核[N];吉林日报;2002年

5 潘奇伟;浅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内涵[N];西安日报;2002年

6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哲学博士 倪寿鹏;从德治到法治[N];新农村商报;2012年

7 周 丽;周朝的德治与法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张祥平;我国历史上的德治传统[N];北京日报;2002年

9 何克健 秦汉忠;德治与法治相融教育与惩治并举[N];检察日报;2002年

10 毕武江;实现法治和德治的并举[N];新疆日报(汉);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文霞;古代儒家德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衡;先秦德治思想的价值之维[D];湘潭大学;2008年

2 史富祥;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治秀;论西方德治思想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本奎;论法治下的德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杨绪庆;儒家德治思想之现代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志臣;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张明玉;儒家德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9 訾群;孔子德治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价值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马景惠;论行政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3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33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