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下的对日自主受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7 05:33

  本文选题:中共 + 国民党 ; 参考:《湘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开始下降,阶级矛盾逐渐上升,国共因对日受降权之争,拉开了内战的序幕。美苏作为战胜国的主导者,根据各自的权益划分了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同时,为了维持战后和平及保证自身的利益免于受损,都希望中共向国民党妥协。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获取了对日受降的合法权,命令所有日伪军只能向国民党的军队投降,而令解放区抗日军队原地待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区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并始终处于抗战第一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因而在抗战胜利后,有权接收日军投降,分得胜利果实。但国民党却垄断了对日受降权,并在运兵完成后向解放区进行分割围剿,严重威胁到中共的安全,损害了中共权益。而此时的中共已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幼稚走向成熟,面对国民党的威胁与围剿,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对国民党的挑战采取“寸土必争”的方针,即令解放区军队向附近沦陷区自主受降,坚决消灭不投降的日伪军。为了更全面的呈现中共领导下的对日自主受降,本学位论文从六个方面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对日受降的选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创新之处及不足。第一章分析了中共争取受降权的国际背景及国内原因,即美苏日对国共的态度及国民党垄断受降权与中共在争取受降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第二章探究了八路军在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和晋绥解放区内对敌伪进行自主受降并收复百余城市的经过。第三章探究了新四军在华中、华东地区以使江北、江南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任务展开的反攻。第四章探究华南抗日游击队在东江解放区和琼崖解放区以“分散坚持,保存力量”为方针而进行的受降任务。第五章阐述了中共争取自主受降的合理性、受降战果,以及受降工作基本结束后国共关系的趋向。本文运用大量史料论述了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下的对日自主受降的原因、过程,以及意义和国内局势走向,力求对中共受降问题做出一个客观、全面的呈现。
[Abstract]:On August 15 , 1945 , Japan officially announced its surrender , and the victory of the World Anti - fascist War ended . In the first chapter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KMT ) , which opened up vast base areas in the areas such as North China , Central China and South China ,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vic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衣慎思;;抗战胜利初期中共上海起义计划演变的再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12期

2 周峰;;抗战胜利后受降与接收日占区问题再探——新政治史视角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黄力民;;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实录[J];党史纵横;2015年08期

4 周峰;;美蒋联日反共受降战略的政治考量——战后中国两种命运的历史抉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汪朝光;;喜悦与纠结——由蒋介石日记观其战后对日处置的两面性[J];江淮文史;2014年05期

6 温明成;;八路军挺进东北海上先遣支队述略[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3年00期

7 于化民;;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J];史学月刊;2011年12期

8 张盛发;从消极冷漠到积极支持——论1945-1949年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立场和态度[J];世界历史;1999年06期

9 熊宗仁;中国战区受降与战时敌我友关系的转换[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4期

10 刘国武;战后国共两党的对日受降之争[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功材;中国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研究(1945-1972)[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2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72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