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18-08-15 19:11
【摘要】:报纸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大众传媒,因其内容丰富、信息及时、覆盖面广、发行量大、可反复阅读等优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理论选择、价值取向。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时代,中外各大报纸顺势而为延续着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日报》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刊载理论文章、著作选读,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有效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普及,为新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基础,成功实现了社会信仰的重建,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理论宣传应坚持社会需要与受众实际相结合;宣传理论与营造氛围相结合;正面宣传、理论争鸣与思想批判相结合;理论深刻性与语言通俗性相结合。这些经验为媒体融合条件下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Abstract]:Newspaper is an important mass media in modern society, because of its rich content, timely information, wide coverage, large circulation, repeatable reading and so on, it deeply affects people's theoretical choice and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era of media amalgamation, Chinese and foreign newspapers continue to exert strong influ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People's Daily", as the main ideological position, published theoretical articles, selected works and carried out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effectively promoting Marxism-Leninism. The propaganda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 provide a new spiritual foundation for the new society,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belief, and accumulate rich experience: that is, theoretical propaganda should insist on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needs and audience's reality; Propaganda theory combines with creating atmosphere; positive propaganda, theoretical contention and ideological criticism; theoretical profundity and language popularity. These experiences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oretical propaganda and innova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dia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接受状况及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2YJA710044)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L14BDJ004) 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党员全媒体思想引领平台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GXDJ2014-C02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志军;;一九五一年:建党30周年“文本纪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以对中共党史的宣传为叙述中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03期

2 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赵志泉;企业联盟、企业集团与“共谋垄断”的边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朱寒冬;;陈独秀、青年毛泽东文化政治思想之比较[J];安徽史学;1993年01期

6 李振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亚;;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内在本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朱瑞海;曹贤姿;;试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答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阈中的抗日战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航;;审读是编辑出版的核心[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罗平;;略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3 吴克辉;邓小丹;;中共八大对执政理念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金才;;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是怎样探索出来的?[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童广俊;;建国初期刘少奇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初探[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创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8 张远新;;论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静;侯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思考[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贵田;;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温刘少奇民众理论的核心内容[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秀玲;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博;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党群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5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柳青;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要素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丽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征购土地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余劲,

本文编号:218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18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