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意义、问题与改进路径——基于网络反腐流程的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case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s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nformation input political system-output political system-feedback to political system-information re-outpu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network anti-corruption h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maintaining the ruling legiti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lving the collective corrup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olitical system, promoting the anti-corruption withi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alerting public officials to regulate their own behavio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network anti-corrup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legitimacy,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laws,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network media 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Internet rent-seeking corruption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n view of the weak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t may affect the anti-corruption work in real societ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pecialized talents, form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guard against the alienation behavior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Through the above efforts,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an be solved efficiently, and the victory of the anti-corruption strugg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ponsible socialist government can be ensured through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2012年度吉林大学基础业务经费学科前沿和交叉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政治模式研究”(201204028)
【分类号】:D262.6;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国权;王勤;;市场经济现代转型中的法治与责任政府[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2 肖生福;;“网络反腐”中媒体、民意与政府的互动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3 杜治洲;任建明;;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张亚明;李苗;刘海鸥;;中国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11年01期
5 汲中亮;郭小安;;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反腐”:概念界定及辨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6 彭晓薇;;论网络反腐[J];求实;2011年03期
7 齐杏发;;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3年01期
8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祖云;;论公共行政道德责任的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杨清华;;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的自利行为及其规避[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4 孙勇;刘庆丰;;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之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杜治洲;;科技反腐的理论模型与风险防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7 刘雨辰;;赋权与公共部门的合法性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洲兰;;农民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政府责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9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楚德江;服务型政府:政府范式的新选择[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生忠;;责任政府建构: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宁夏经验的反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锐;;和谐社会视域中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艳晴;;健全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潘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9 罗章;涂春元;;反思“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的现状——“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综述[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魏婧;;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基于贵州“瓮安事件”的反思[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圣勇;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结构变革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7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晓云;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媛;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科;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超;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耘耕;;传统媒体与微博[J];传媒;2011年02期
2 王水兴;;网络: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利器[J];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04期
3 郑又贤;;对新形势下“网络反腐”的新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婧怡;;网络监督——反腐与打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利与弊[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5 李彪;;网络事件传播阶段及阈值研究——以2010年34个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1年10期
6 杜治洲;任建明;;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袁峰;;中国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价值、形态及路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小群;;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的构建[J];江淮论坛;2009年05期
9 胡鞍钢,过勇;公务员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4期
10 刘汉民;路径依赖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辛木;[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D];复旦大学;2006年
2 程金福;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娟;李琴;;网络反腐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2 卢琰华;;关于网络反腐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4 胡庆亮;;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J];理论导刊;2010年02期
5 袁雪娣;秦英华;;拓宽反腐倡廉渠道 促进民间网络反腐良性发展[J];理论导报;2010年01期
6 李永洪;;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7 吴玉英;;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8 胡志远;汪启和;;论民间网络反腐及其疏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周育平;;论“网络反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闫东伟;;政府官员如何应对网络反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世纪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双桥;王延永;;加强网络反腐建设相关问题研究[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2 王静;刘邦凡;王娟;詹国辉;;“网络反腐热”背后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陈日辉;;困境与突围:网络反腐的法治路径与制度建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4 邹旭怡;;政治安全视野下网络反腐的意义和限度[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勇;;网络反腐的刑事法治路径与司法衔接模式[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冬梅 俞嘉骏;网络反腐:渐行渐强的监督力量[N];组织人事报;2009年
2 晋煤党校 翟拴正;浅析网络反腐[N];山西党校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周福志;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与法律规范[N];团结报;2010年
4 王君超;让网络反腐之路越走越宽[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建芹;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的机遇和挑战[N];检察日报;2012年
6 白靖利;网络反腐 从“民意分量”走向“制度力量”[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记者 黄冠;“网络反腐”倒逼干部清正[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杨月辉;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新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9 傅达林;网络反腐须告别偶然性步入规范化[N];法制日报;2012年
10 南方问政记者 戎飞腾;网络反腐贵在迅速[N];南方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中国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引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若裴;中国网络反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谭超;网络反腐的制度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卢文忠;我国网络反腐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灿;网络反腐的伦理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韩健伟;我国网络反腐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赵扬;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王勇;善治视角下的我国网络反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甜;网络反腐视角下的廉政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金丹;网络反腐模式:案例与阐释[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8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23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