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文化派挑战的回应——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情境的分析
[Abstract]:In addition to being questioned by Western bourgeois democratic ideas and various fake socialist thoughts around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 also met with indirect or direct challenges from the Eastern Cultural Schoo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indirect nature of this challenge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wo have different judgment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main problems, the causes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 at that time. The directness lies in that the oriental culture party Chinese Marxists propagate the scientific nature, applicability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schem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e early Chinese Marxist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challenge from two aspects: first, criticizing and revealing the theory itself and its unscientific nature and harmfulness; The second is the positive defense and elaboration of Marxism's related "theoretical kernel", which can attack the oriental cultural school's misinterpretation and attack.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近现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论战研究”(资助编号:2014M5514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都培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3期
2 张盾;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J];求是学刊;1992年01期
3 魏胤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3 吴之惃;“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4 周宁;试论互助进化思想在中国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5 桂遵义;;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学[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6 王先俊;论周恩来的伟人品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齐卫平;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与中国先进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吴先伍;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颖;陈独秀大革命时期错误定性表述问题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欧阳跃峰;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争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5 谭双泉;曾静;;略论李大钊早期道德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6 张寿春;;瞿秋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点及其重要历史地位[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季甄馥;;瞿秋白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其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贡献[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鲁振祥;;瞿秋白犯“左”倾错误时期含有探索贡献的一面[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重大贡献的缘由探析[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10 曹前发;;瞿秋白的崇高精神及其历史启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岚;论瞿秋白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探索[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文婷;党的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19.5—192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聂苗;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洁;论毛泽东法律思想[D];江南大学;2010年
7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欢;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魏永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1921-1927)[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从中;穿行在历史潮流中的乡土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江山;;西方的东方文化研究[J];民主与科学;1993年04期
2 季羡林;;东方文化三题[J];新湘评论;2008年01期
3 李炳汉;关于奠定统一东方文化精神的建议[J];当代韩国;1995年03期
4 金训敏;东方文化的西化与现代化[J];现代日本经济;1991年02期
5 康来云 ,赵冰波;在反思中实现东方文化的现代转型——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学习论坛;1999年12期
6 ;东方文化也能拯救世界[J];政工研究动态;1999年12期
7 顾乃忠;东方文化的形态学透视──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之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胡芳;;马克思东方文化思想的嬗变及其当代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邓;王岳川;;文化向何处去:反对“去中国化”,坚持东方文化世界化[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Z1期
10 瞿秋白;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摘录)[J];人民论坛;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梅毅;;略论瞿秋白对东方文化派的批评[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高林;;东方文化与国际人学[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子迪;;李鹏总理会见外国和台港学者 他说,研究东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颇有意义[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新民;;紫燕鸣千翠 名湖纳百川——在北京大学《中国楹联学概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楹联学概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纯;;美国团队取向的展览规划模式在东方文化的适用度[A];海峡两岸博物馆学人与全球化的对话论文集[C];2003年
6 蔡汶含;;由杉浦康平的设计哲学思想谈东方文化[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7 许平;;从禅的图形到东方文化中的主体间性[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邓牛顿;;对泰戈尔的崇仰与抛别[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s,
本文编号:2358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35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