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与嵌入:社区党建背景下中国党社关系的调适策略——以江苏省N市C区为例
[Abstract]:Under the system of isomorphism of the Part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before the refor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the ruling party, realized the overall penetration and effective mobilization of the society through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control. But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after the reform has shaken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arty-social relations. Not onl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community, but also the Party's ability to unite, mobilize and integrate the society has declined. Community Party building is the ruling party's active response to this. By adopting the strategy mechanism of absorption and embedding,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serving the society, expand the coverage of the organizations,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over the emerging social field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masses to express their interests and demands. The strategy of absorbing and embedding makes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become the bridge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and helps to unite and mobilize the society and maintain the political order and sta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14SZB02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区治理结构研究”(2010SJB840008)
【分类号】:D26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勇;;“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兼论乡镇体制改革的走向[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2 林尚立;领导与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政治学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06期
3 陈家喜;黄卫平;;把组织嵌入社会:对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党建的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6期
4 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3期
5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4期
6 刘京希;;当代中国执政党党社关系检视——基于政治合法性视角的历史分析与展望[J];学术界;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黄伟;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断限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董经胜;自上而下的民主与现代威权主义——巴西1964年军事政变的政治根源[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6 刘家钦;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7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8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陶季邑;;孙中山晚年才将其“大同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10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畅;;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巍;;精细化社区管理体制建构的理论思路及政策建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铁铮;;关于中东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7 林被甸;董经胜;;墨西哥的现代化进程和居墨华人的命运[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8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琰;泰安市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大学;2010年
8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彬;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跨越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尚璐璐;建国初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东;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制度创新及可行性[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2 张宝锋;城市社区参与动力缺失原因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陈伟东,李雪萍;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孙柏瑛,游祥斌,彭磊;社区民主参与:任重道远——北京市区居民参与社区决策情况的调查与评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林尚立;;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J];理论前沿;2006年09期
7 林尚立;领导与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政治学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06期
8 徐庆文;社区自治:理想与现实──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白云路地域功能社区居民问卷调查报告[J];民政论坛;2001年03期
9 张云昊;重读经典:社区建设的“新空间”与“新精神”[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雷云;不能把革命与建设截然分开——关于“革命党”、“建设党”提法的商榷[J];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文晶;;以党社共建探求高校学生党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可续发展观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3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达生;;《明季党社考》中译本[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仁军 于险峰;党社共建开出致富花[N];农民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2383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383612.html